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商务部将制定轮胎产业支持政策 轮胎出口南美再遇阻 WTO表态 -企业发通讯交通补贴将征个税 旅游费和高温补助征税 政策解读 -新疆共抓获针刺案嫌犯75名 团伙7个 正审讯调查 泼硫酸纯属误传 -中石化川气定价1.408元/立方米 高出西气100% 水泥价格再次上调 -一艘巴拿马籍集装箱船珠海搁浅燃油泄漏 中国立法预控船舶污染 -全国中小企业贷款增幅首跑赢大市 央行出招千亿央票"惩罚"银行 -首批战机女飞行员将亮相阅兵 18日综合演练 部分地区15日起禁飞 -深交所修改中小板配售股上市细则 严禁操纵股价 规范大小非流通 -巨爵造成广东百万人受灾1人失踪 强度将减弱 华南部分有强降雨 -福布斯中国基金排行榜发布 兴业拔头筹 基金"一对多"瞄准三季报
首页>>宏观经济
60年城乡市场从紧缺走向繁荣 经历四个不同时期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09 年 09 月 16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市场建设步伐加快

 

  一、商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流通主体发生重大转变

 

  从1978年开始的商业改革,逐步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的流通格局。消费品市场经营主体得到迅速扩充,经营主体所有制性质的多元化,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竞争有序、互为补充的经济结构。改革开放前,城乡市场国营商业一统天下,商品供应渠道单一,1978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全民、集体经济所占份额高达99%以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市场流通,非公有制经济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成为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1983年,国家确立了集体所有制商业与国营商业在政治、经济上平等的地位,有力地促进了集体和个体商业的蓬勃发展,改变了过去国营商业独家垄断经营消费品市场的局面。从不承认市场到积极发展市场,从只允许适度的市场调节到明确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共生共荣、共同发展。党的十五大又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认识上有了质的飞跃,非公有制经济在流通这个竞争性的领域中得到迅猛发展。

 

  在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同时,国家加大了对国有大中小型商贸企业的“国有民营”改革力度。根据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在全面推行经营、价格、用工、分配“四放开”改革的基础上,积极推行以“资产国有、设备租赁、自筹资金、自负盈亏、集体或个人经营”为主要内容的“国有民营”改革,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国有经济有序退出商贸领域。目前,消费品市场已形成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股份经济、混合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互相并存、共同发展的局面;多种经济成分、多种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多种经营业态并存的商品市场格局和遍布城乡的流通网络已经形成。新的商品市场体系和新的流通格局迅速发展壮大。

 

  经过60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商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从业人员大量增加,商业网点遍及全国。现在,不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四通八达的商品流通网络都能够为顾客提供方便的服务。各类商品市场的空前发展,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商品流通网络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到2008年底,全国拥有各类消费品市场61535个,其中消费品综合市场26902个,农副产品市场26280个,工业消费品市场7042个。

 

  二、流通各行业齐头并进,大中型企业领跑市场

 

  从行业结构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由1952年的211.3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91198.5亿元,年均增长11.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由14.1亿元增加到15403.9亿元,年均增长13.3%2008年批发和零售业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3.8%,拉动零售总额增长11.5个百分点,成为市场商品销售的主体。

 

  大中型企业商品销售增长仍居领先地位。在多年的市场竞争中,涌现出一批规模大、市场竞争能力强的骨干企业,它们充分发挥规模大、环境优、信誉好的优势,成为城乡居民特别是城镇居民的首选消费场所,在竞争中领跑消费品市场。2008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实现商品销售额155946亿元,占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的比重由2002年的49.3%提高到51.9%,在市场中居于领先地位。

 

  三、商业经营业态与经营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实现了质的创新

 

  改革开放前,我国商业业态单一,经营方式传统。零售企业主要为单一百货店、副食店和粮店,城乡集贸市场也被当作资本主义的“尾巴”割掉。经过60年的发展,中国商业建立了发达国家商业100多年发展所形成的各种零售业态。除大型百货商店、商品批发市场以外,以连锁经营为基本特征的大型超市、购物中心、便利店、专卖店、大卖场、尾货调剂中心、折扣店、特许加盟店以及网上购物、电视购物、直销等无店铺销售方式等,呈现出百花齐放、百业竞争的态势。产销结合、科工贸结合、国际国内市场相对接、品牌经营等先进营销方式在中国商业领域已经普遍实现。由分布在全国城乡的商品市场组成的商品流通网络,以及餐饮、住宿、各类居民生活服务业和各类新型服务业网点,既为全国商品货畅其流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购物与消费环境。

 

  四、商业对外开放从零起步,不断扩大,发展迅速

 

  商品流通领域对外开放,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商业利用外资的历程,从1991年上海第一百货商店与日本八佰伴合资开始试点,经过几个阶段的试点和实践,现已进入后WTO时代。仅2007年外资投资中国商业(包括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与其他生活服务业)新增企业7546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4.4亿美元,分别占当年全国新增外资企业总数和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19.9%5.9%2007年进入中国零售业100强的外资商业企业为17家,占零售100强销售额的22.9%。目前,外资零售商业成为流通领域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市场份额、业态创新、技术升级、促进竞争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促进了流通业的发展。一方面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促进了国内商业向市场化、现代化的方向加速演变;另一方面带来了丰富的国际货源,提高了国内企业的竞争力,促使中国产品大跨步走向国际市场。(国家统计局)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上一页   1   2   3  



相关文章:
城乡市场开拓成效显著 城乡消费增幅差距不断缩小
图片新闻:
三峡水位涨幅不超3米/天 不会诱发大规模地质灾害
简氏公布09年世界军力排名 美法俄中英分列前五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