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国家在政策、资金上注重加强对中西部的扶持,中西部地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
2003至2008年,中西部地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施工项目509758个,占全国的66.2%,比2002年提高5.9个百分点;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129805亿元,年均增长达27.8%,比全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年均增长水平快3.3个百分点。
从投资资金来源看,中西部地区6年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家预算内资金为12443亿元,占全国的61.6%,比1995年和2002年分别提高0.5个和5.5个百分点。国家资金的注入,缓解了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紧张的矛盾,带动了其他资金对中西部地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投入,使中西部地区建成了一大批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如三峡工程、青藏铁路,渝怀线铁路,甘肃宝天高速公路,陕西黄延高速公路,贵州黔西电厂,内蒙古锡盟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等等。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极大地改善了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面貌,为提高中西部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是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主体和资金来源渠道开始多样化。改革开放初期,用于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基本上都是国家资金。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资和民间资本在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上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较好地解决了国家资金不足的问题。2008年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来源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占9.1%、国内贷款占21.9%,利用外资占1.4%,自筹资金占60.9%。投资主体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投资占61.6%,外资占4.6%,私营个体占7%。虽然国有投资对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仍占绝对控股地位,但投资主体和资金来源已逐步多样化。
四是先后建成了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项目。其中百亿元以上项目包括石油、钢铁、电力、铁路、地铁、港口、机场等多个行业建设工程,如西气东输管道基建项目,西电东送工程,大庆油田开发产能建设工程,中海油海上油气田勘探开发投资项目,浙江镇海800万吨/年炼油扩建工程,上海赛科90万吨/年乙烯工程,广东江门、浙江乌沙山和北仑、江苏太仓、福建后石、山西阳城等电力项目,青藏线、宁西线、渝怀线、株六复线、浙赣线、朔黄线、内昆线等铁路项目,福建三福高速公路项目,广州地铁二号线工程,天津港扩建工程,洋山深水港集装箱项目一期工程,广州白云机场迁建工程等。2008年10月,三峡工程全部机组提前一年投产交付使用。
二、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60年的大规模投资建设,我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生产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曾经是国民经济“瓶颈”的基础产业生产能力和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城乡面貌极大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经济运行基础更加牢固,经济发展潜力不断增强。
(一)农田水利建设不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要用不足世界7%的土地养活世界1/5的人口。为保证粮食产量稳步增长,国家不断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加强。
1954年至2008年,农林牧渔水利业累计完成投资20531亿元,年平均增长10.6%。这些投资主要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商品粮棉生产基地和防护林工程建设。通过60年大规模的建设,我国农林牧渔水利业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防洪、防涝、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到2008年底,我国共有水库86353座,水库总库容6924亿立方米,分别比1990年增加2966座和2264亿立方米;堤防长度增加6.7万公里,堤坊保护面积增加1371万公顷;新建灌区1051处,灌区有效灌溉面积新增821万公顷。2008年,全国有效灌溉面积5847万公倾,是1952年的2.9倍;粮食产量达到52871万吨,是1949年的4.7倍;棉花749万吨,是1949年的16.9倍;油料2953万吨,是1949年的11.5倍;糖料13420万吨,是1949年的47.4倍。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建设稳步推进,规划调水总规模448亿立方米,建成后将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共同构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实现全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目标。
(二)能源工业生产能力极大提高,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显著增强
1954年至2008年,能源工业累计完成投资100945亿元,年平均增长14.7%。其中电力投资年平均增长15.8%。通过大规模的投入,我国能源供给能力迅速增强。
2008年,原煤产量达到27.88亿吨,是1949年的87.1倍。1995年组建的神华集团,已成为全球最大煤炭生产企业。
2008年,原油产量1.9亿吨,是1949年的1583倍;天然气产量为789亿立方米,是1949年的11276倍。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的海洋石油工业,随着1982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成立,获得了高速发展,海洋油气产量从1982年的9万吨迅速升至2008年的4293万吨油当量。
2008年,电力生产量达34669亿千瓦小时,是1949年的806倍。到2008年底,发电装机达79273万千瓦,是1978年的13.5倍。其中火电60286万千瓦,水电17260万千瓦,分别是1978年的15.1倍和10倍。自1985年第一个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开工建设以来,我国核电从无到有,到2008年,已形成885万千瓦的发电装机容量。风力发电迎来发展高峰,2008年装机容量为839万千瓦。
与此同时,能源技术进步不断加快,在石油勘探开发、水电建设、综合机械化采煤等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节能环保取得进展。2008年全国共关停小火电1669万千瓦,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目标。
2008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达26亿吨标准煤,能源消费28.5亿吨标准煤,分别是1949年的110倍和53倍。1979年至2008年,能源生产年均增长4.9%,支持了GDP年的快速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