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面积会否缩水?
在网友“若渔”看来,北京此次房价新政,留下一个重大的产权空白,即公摊面积的归属权自此之后该如何界定,又该如何使用?由此产生的收费行为又该如何计算?以前,业主尚可通过赎买取得对分摊面积的共有权和支配权,但在政策实施之后,公摊面积到底归谁所有?若开发商以分摊面积不属于业主为由,将其中的设施对外展开商业操作,是否违反《物权法》?凡此种种,房价新政都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或者可能的方向。
网友“南二舍”说道:公摊面积一直是争议之地。以前横竖我是交了钱的,这还尚有产权争端,如今卖房只算套内面积,岂不是更让电梯间、走廊这些小角落云遮雾绕?购房者不是不愿意付钱,只是怕付冤枉钱。按套内面积付款,心却不安稳,总觉得老鼠拖油瓶,大头还在后面。
网友“太行老夫”好像是个专业人士,他指出,公摊面积涉及数十个子项目,购房者很难一一搞清楚。就连专业测绘机构进行测算,也会出现极大的误差。两个都具有资质的测绘机构给出的结果经常会相差10%以上,有的甚至相差50%。在开发商提供的施工图有可能被做手脚的情况下,测量的精确度很难达到5%。按套内面积计价后,对于开发商来说,公共区域或成鸡肋,开发商如果在户型上大做文章,例如墙体变薄,不作隔音处理等等。楼盘的相关配套设施和服务性机构,可能也会缩减,从而给业主的日常生活造成诸多不便。
网友“牛建军”就认为,要让老百姓从套内面积计价里得到实惠,就得把公摊面积这事说个清楚。
政府加强监督管理很重要
网友们一致认为,虽然新的房屋销售新政看起来很美,但要让消费者都享受到实惠,还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出台配套的制度与措施,让政策落到实处。
网友“最长的一码”就觉得,为了保证买卖双方的公平竞争,政府应该向前迈出一步,做好监管者的角色。当一个新规出来以后,要紧盯双方策略上的一举一动,谨防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制度的不合理,造成一方在经济利益上掠夺另一方。
网友“风铃沧海”认为政府应尽快出台配套性的制度与措施,防止开发商转嫁成本。网友“中光”说得更直接:要防止开发商为谋利而缩小公摊面积,降低购房者的舒适度;防止开发商在共用面积上做手脚,欺骗消费者。
有业内人士称,北京早在2005年就提出要以套内面积计价,但时至今日才以法规的形式正式公布,可见还是有难度。按套内面积计价,牵一发而动全身,物业管理费如何交,已售住房上市交易怎么办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有明确的配套细则,避免出现混乱。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做好衔接工作,使得这一房地产新规最终落到实处,使房地产市场更为规范,让消费者从中受益。(庄瑞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