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辩扩张财政政策
由于预期大部分资金不会像多数人想象的以刺激投资为主,而是更多用于社保、科技教育、农业等领域,在渣打银行经济学家李炜看来,不能由此判断,这是一个积极的扩张的财政政策——450亿元的社保支出并不能直接进入市场,拉动消费,而350亿元的公共建设支出所占比例太小。
不过,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首席经济师梁优彩认为,虽然现在提出的是稳健的财政政策,但动作上完全可以更积极,毕竟现在保经济增长是第一位。“是时候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去刺激经济了”。回想这半年来参加的会议和听到的各种官方发言,他判断,这个方案获得通过的可能性很大。
“第四季度GDP很有可能下滑到9%以下。”梁优彩说,这也是国务院高层最为担心的。所以,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被认为正合时宜。
中国政府上一次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在1998年。经历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出现大幅下滑,为防止进一步下滑,中国政府展开了一轮固定资产投资高潮。从年初制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调整为增加14.8%。
不过,这一次梁优彩认为应该刺激消费而不是固定资产投资。因为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必然会限制消费,储蓄率下不来,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很难进行,将会愈加失衡。
从目前的预期来看,固定资产投资的确会很小,大部分会用在社保、农业和教育等领域。李炜认为,这个政策并不是很直接,不是说投了1元能产生1元的消费,生产1元的产品,不能形成这样的循环。
李炜因此怀疑,方案的动机可能并不是刺激经济,而只是对超收收入的支出安排而已。
积极政策为时过早
渣打银行的经济学家们认为,出台这一政策在时点上为时过早。
“现在我们的货币政策相对还是紧缩的,这时适度放松是应该的,但我们认为应该适度松货币。”李炜说。
根据渣打银行的调查,目前企业投资意愿很高,只是苦于没有资金来源,那么适度放松一下贷款,问题就得到解决,可能跟采取财政政策效果是一样的。
渣打的考虑是出于他们对中国经济的判断。渣打认为,中国经济从2009年开始可能下滑速度加快,企业和个人的投资意愿会下降,那时需要政府来出面刺激消费。现在企业和个人有消费意愿的情况下,政府不应急于代替企业和个人进行消费。显然在他们看来,这个政策没有用在刀刃上。
外国投行的观点并不能代表国内学者的想法。
梁优彩认为,政策是有时滞性的,所以出台要超前一些,如果经济真的已经下滑了,再出台刺激政策就晚了。
在金融危机肆虐的1997年底,中国政府制定1998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10%。梁优彩曾给当时国务院领导写信说,如果不采取更积极的政策,经济将会下滑到6%以下。
后来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到14.8%,但政策落实已是1998年6月。梁优彩认为,那次政策启动还是有些慢,所以也导致1998和1999两年,中国经济增长低于8%。
在他看来,货币政策已经局部做了一些调整,但仍然是紧缩的货币政策,这时,财政政策就应该更积极一些,起到刺激经济的作用。
李炜并不愿意把现在的中国经济环境与1998年相比。他认为,1998年中国面临的是危机,而这次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并没有形成很严重的影响,经济只是处于下滑趋势中。他认为,1998年,中国是在使用货币政策无法解决危机的情况下,才采取了财政措施,而现在中国是有货币政策空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