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高价时代已经悄然而至。
2007年以来,全民都在与CPI赛跑。首先,以猪肉领跑的食品价格作为物价上涨的最大推手,不断推高着CPI的数值。 CPI一路走高,使得银行里的存钱也有了风险,人们突然发现,即使央行一次次加息,但普通存款的利息却仍然赶不上CPI的上涨。
生活成本高了,而企业则面临着更复杂的环境。人民币汇率升值、出口退税下调、劳动力成本上升、成品油价格居高不下、煤电油运力紧张……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重重压力之下,中国传统的出口加工型企业正在经历产品升级和结构调整的“阵痛”。
在经济放缓速度和对通胀担忧的背景下,油价、粮价、房市、股市,不经意间似乎正在成为遏制中国经济的四大“杀手”,对于其中任何一个问题的轻视,都可能给中国经济带来灾难性的打击。
高油价对我国经济最直接的影响表现在进口支付增加和财政压力加大。据海关数据计算,今年前5个月我国进口原油和成品油导致的贸易逆差达593亿美元。而国家为保障国内成品油生产和供应,每年直接或间接给炼油企业、粮农和低收入群体的补贴达数百亿元之多。
能源涨,粮食也在涨。有农业经济学家指出,这一轮食品价格上涨中,起码有30%是由石油价格引起的。一些专家认为,虽然短期内国内粮食的问题不大,今年夏粮丰收也多少让人松了口气。但目前中国粮价的稳定,是因为政府用政策压制粮价,限制出口,不让它涨。从长期来看,粮价的放开是一个趋势。有经济学家预计,中国粮价能相对独立于国际粮价的期限是12个月。
一面是更多的成本付出,一面却是财富的消失。
就在去年某些股票专家预测奥运前夕中国股市会冲上1万点的今天,沪指却跌破了股民们3000点的心理底线。在过去的6个月里,上证指数跌幅高达48%,成了全世界跌幅最深的股市之一。深沪两市总市值已由去年底的32.46万亿元降至17.80万亿元,总市值蒸发了近15万亿元。发生次贷危机的美国,其股市的跌幅也不过百分之十几。
由于没有实质性的政策出台,“稳定资本市场”的诸多言论仍无法挽救股民们的信心,更无法拯救股市的低迷。有人说,中国股市已正式步入“伤停阶段”。
与股价相比,房价泡沫的破裂对银行金融的打击要比股票厉害得多。价跌量缩成了上半年楼市最典型的写照,这种现象让房地产商们越来越担忧资金链的安全及其将带来的金融风险。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在接受《小康》采访时表示,“房地产拉动了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中的两驾,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40% 以上,占银行资产15%-20%,为银行贡献了约20%的利润,如果房地产崩盘,整个国民经济将不堪设想。”
中国经济的现状,让宏观调控走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
究竟应该如何理解认识目前的中国经济?究竟应该如何分析判断中国经济面临的这些热点、焦点问题?我们本期特别策划了一组“专家学者访谈录“,希望能够引发更加深入的思考和关注。
徐滇庆:把危机意识提到最高点
真正遭遇危机的民族,就是那些缺乏危机意识的民族,
不久前,徐滇庆在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作了题为《危机意识与金融改革》的演讲,引起很大反响。
演讲中,他对中国当前的经济问题和潜在的危机进行鞭辟入里的剖析,并提醒要谨防金融危机。7月15日,就相关问题,《小康》记者深入采访了徐滇庆教授。
《小康》:您曾经谈到,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现在整个基本面的情况是比较好的。但在金融市场上,形势比较复杂。在您看来,会有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吗?
徐滇庆:如果股市暴跌,资金外逃,这就是金融危机, 1997年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就是这个情况。但是中国现在的情况是股指大跌,从6000多跌破3000,可同时,本土企业没有外逃,外面的资金还往里走。应该说企业界已经对我们的经济给与了相当大的肯定,用老百姓的话来说是肉烂在锅里了,没有流出去。
钱还在,但钱到哪里去了呢?无非是一部分拿在大家手里,一部分存进银行。2008年2月,全国金融机构城乡居民存款余额增加9000多亿,到了3月份,增加14000亿,这个钱一部分是从股市退出来的,一部分是海外流进来的,还有一部分是老百姓积蓄的。在这么多资金的情况下,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通货膨胀,这就是主要矛盾。
至于说股市暴跌,很多人要政府去救市,这个问题理论上有点说不通。现在股市情况很不好,那么把印花税从千分之三降到千分之一,但应该告诉全体股民的是,如果股市暴热,说不定哪天还要调回去。我们需要的是让证券市场平稳、持续发展。
股民们不要有太高的期望,如果你能在股市上一年得到15%到20%的回报,那就很好很好了。因为投资实业只有10%到12%,你这有15%到20%,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期望值调到50%、100%,那个就意味着金融危机。
《小康》:那么说,我们必须确立应有的危机意识。
徐滇庆:对。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很强的防范危机的意识,必须要把防范金融危机的意识提高到最高点,因为世界各国都遭遇过金融危机,唯独中国没有。无论是美国、英国、法国,还是亚洲的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香港,台湾,新加坡,都遭遇过,唯独我们没有。难道中国有防范金融危机的先天免疫力吗?不是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把危机意识提高到一个最高的层次,应该达到这样的程度:金融危机爆发的概率对于中国来说是百分之一百,要这样来防范它。虽然我们现在不知道这个危机会在什么时候爆发,以多大的冲击力出现,但是我们要做好百分之一百的准备,才能避免损失。
真正遭遇危机的民族,就是那些缺乏危机意识的民族。
《小康》:那么应该怎样理解金融危机,您认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金融危机可能爆发?
徐滇庆:金融市场理论上由五大部分组成,证券市场、债券市场、房地产市场、期货市场和外汇市场。我们中国的情况是,外汇市场现在几乎没有;期货市场很小很小;债券市场,美国的企业债券相当于GDP的规模,我们现在GDP是24万亿,而我们的债券市场,1万都不到,我们想发展,而我们的信用体系又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所以证券市场想搞大,也不容易,只能一步一步走。那么五个部分去掉仨,就剩一个房地产,一个证券。
证券市场现在大幅地波动,这个大家都看见了。而房地产市场呢?房价要是暴跌,跌过20%,金融危机一定爆发。
因为现在全国的住房按揭贷款29000亿,而且大部分人都是20%按揭,如果房价跌破20%,就会出现大量的不良贷款,这种问题在西方也是吃不消的。而我们中国的问题更为严重,因为我们中国采取的是渐进式改革方式。
在改革过程中,三大原因使得我们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数字相当惊人。第一,以前计划经济下的一些部委现在不存在了,每一次行政机构的调整都会产生一大笔不良贷款,一直沉积到现在;第二,国有企业改革使很多大的国企解散或兼并,其债务进了银行;第三,国有银行自己造成不良贷款。所有这些不良贷款是整个经济改革的成本,这个成本是要付的。过去的不良贷款要靠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来逐渐稀释它,最后还是要用货币政策买单的。可是现在如果房地产市场出现暴跌,就突然之间又会加上相当一块不良贷款,这就会威胁到我们国家的金融安全。
所以,房价暴跌,这是非常不好的事情。但这种可能性目前还不大,因为社会上的钱太多;房价暴涨肯定也不好。房价暴涨的结果是银行没有什么问题,而老百姓要买不起房了,这个问题的性质是什么?就是我们应该发展保障性住房。这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小康》:那您怎么看待现在有些地方房价下跌的情况呢?
徐滇庆:现在有人说,因为老百姓买不起房,房价就要下降,这个在简单的经济学理论上似乎没有错,需求少了,那么价格可能下降。但中国的情况不一样,中国贫富差距非常严重,实际上大概是12%的人拥有80%的银行存款,这一点大家只要稍微关注一下咱们统计数据就可以得到很清晰的图像。
佛山市的领导告诉我,说佛山一个市的存款已经超过了甘肃省,甘肃省还有兰州啊,我马上看统计年鉴,真是这样。佛山在广东还不是最大的,比它大的还有东莞,还有深圳,还有广州。从银行的统计报表可以发现,银行存款高度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长三角、珠三角,这些地方聚集了80%以上的钱啊。如果全中国每年的商品房按照现在速度来盖的话,这些高收入群体可以把我们五年之内完成的高档商品房一扫而空,需求仍然很旺盛。所以对在北京的房地产商说,在北京卖房子太没有挑战性了,只要楼盘一开,老百姓通宵达旦地排队、拿号,还要摇号决定卖给谁。在这么旺盛的情况之下,你主观想象一下这房价下降可能吗?回答是不可能的。因为资金太多。
如果把这个形势弄清楚之后,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是,由政府出面,大量增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建设,给我们年轻人、工薪阶层提供足够的住房,而不是徒劳无益地去打压那个高房价。
《小康》:但显然,政府在福利房上的投入还很不够。
徐滇庆:是的,现在踏踏实实地为老百姓做一点实事,那就是要拿出更多的钱来盖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2006年以前,我们做得很不够,没有足够重视这个问题。2006年,全国完成廉租房投资额47亿。这个数字大家没有概念,觉得很多了,47亿呀。但是世界各国政府预算用于解决贫穷人口住房占它政府预算的2%到3%,香港5.5,而咱们中国2006年财政支出3万8千亿,47亿仅占整个政府预算的0.17%,即使增大10倍也才1.7%,还不到国际平均标准。难怪老百姓住房困难,难怪我们的年轻人说,买不到房!
政府明明确确规定必须拿土地出让金的5%,现在提到10%,来盖廉租房。2006年全国土地出让金净收入2900亿,10%应该是290亿,5%应该是145亿,但实际使用只有47亿。请问还有100亿到哪里去了?而且中央政府又直接拨了53个亿给各地盖廉租房。应该说,中央政府还是了解到老百姓住房的困难并且采取了积极措施的,但我们的具体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