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哪里去了?
《环球》:对流入中国热钱的规模历来都是热议的话题。今年3、4月份,中国外汇储备猛增,一般认为其中有很多是“蒙混过关”的热钱涌入。
庄健:现在对于热钱的测算方法和资料获取都有争议。简单的方法是用外汇储备的增加刨去外贸顺差和FDI(境外直接投资),余下的就是热钱。但这只是一个粗算公式,比如中国企业境外上市、境外经营收入的汇回也要经过外汇途径,但这就不能算作热钱。而FDI中有一些是打着办企业的旗号进入中国的,这个钱要买厂房、租用土地、买设备、搞实体投资逐步地花,但究竟是不是最终这么做了,查起来就不大容易。由于信息的不透明,目前大家也只能估算热钱的规模,不过我相信外汇管理局等监管部门是心中有数的。
《环球》:由于中国的资本账户尚未开放,这对于防范热钱的突然撤离是不是提供了天然的保障?
庄健:是这样。相比越南这样的国家,在中国热钱是进来容易出去难。尽管有人说中国尚未开放资本账户,中国对外汇的监管体系还比较传统甚至原始,但至少在防范由于热钱迅速撤离而引发金融危机这一条上,这是有好处的。发生在其他亚洲国家的金融动荡实际上反复证明,在金融体系还比较脆弱的情况下,中国不能贸然开放资本账户,放松外汇监管力度。
《环球》:目前比较令人困惑的状况是,人人都在说热钱,但股市渐熊、楼市不旺、中小企业获得贷款又困难,那么热钱去哪里了呢?
庄健:热钱的分布是很分散的,它一般不会整块、巨额地出现,否则不是很容易被找到吗?我觉得股市、楼市里面肯定是存在热钱的,还有就是在一些FDI里面潜伏着。宏观上要统计热钱的规模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落实在微观上我觉得不是难事。那些基层政府的业务员、银行分支机构的办事员多走几趟就能搞清楚账目上钱的性质。关键的问题是他们愿不愿意去这么做。另外还有一个难题是,找到了热钱你准备采取什么政策。中国现在已经开放了,融入了全球经济,难道你要再关起门来把这些钱赶出去吗?恐怕这样也不行。
《环球》:您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目前中国面临这一波的物价上涨?
庄健:目前的主要因素一是成本推动,二是由于原油、大豆等涨价输入传导所致,第三才是流动性过剩。当然,通货膨胀最终来说是过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商品,现在收缩流动性是预防流动性过剩的趋势发展下去的预见性举措。按照一般规律,一个经济体高增长持续5年就面临流动性过剩的局面,所以现在的举措也是应该的,不过还需要辅助以其他更有效的政策抑制通膨。
《环球》:现在有人提出来一次性将人民币升值到位,以断绝升值预期从而防止热钱涌入,对此您怎么看?
庄健:这样是肯定不行的。首先是中国政府讲过不再搞突然的升息举动,这事关国家信誉,不能冒背弃国家信誉的风险一次性升值到位。另外,谁也不知道一次性升值升到什么位置才算合适,如果你升值“到位”后人家还要给你施压进一步升值怎么办呢?
《环球》:2008年已经过半,面对国际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很多人看不清楚中国经济的走向。作为亚行专职的中国宏观经济研究的专家,您是持一个什么判断呢?
庄健:我的观点是,即便没有今年发生的种种内外不利因素,中国经济也会减速。去年中国GDP增长达到了11%多,这是一个高峰了,以后的速度势必要下来一些;而且在高增长下各种资源要素都已经绷得很紧了,这个速率是不可持续的。
中国目前正按照既定的调控路线进行,今年发生“硬着陆”,也就是经济从热猛然转向冷的概率,我觉得不到30%。真要出现硬着陆得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事实上美国经济并没有预想的那么差,不仅没有衰退还有些许增长,三、四季度可能企稳;二是调控过度,收得过紧;三是股市、楼市崩盘。
如果这三个情况同时发生,可能导致GDP增长率低于8%。但目前看,这个状况不会发生,中国的宏观调控也会保持灵活性,会注意防止调控过度。今年中国GDP增长达到10%,明年达到9%的可能性非常大,物价下降的速度则会慢一些。(记者/李晓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