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哪里去了?
——专访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
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动荡中,原本寄望能够与“被感染”的老牌西方经济体“脱钩”的新兴经济体骤然间也似乎危机四伏:越南通货膨胀高企、股市几乎崩溃、热钱出逃,东南亚各国纷纷加息,社会不安定因素再次积聚,一场由越南危机引发的经济动荡似乎像高举的利刃再次悬在10前经受过金融危机洗劫的亚洲国家头上。
这是一个前景突然模糊的时刻。对于世界经济来说,唯一明确的就是一切都不太明确。作为新兴经济的一个代表,中国也难以置身其外。除了要负载外界因素的冲击之外,中国还要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国内CPI的上涨、股市、楼市以及蠢蠢欲动的热钱。中国经济的确遇上了“最困难的一年”。
就此种种现象,《环球》杂志记者采访了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曾在中国统计局工作了16年、在亚洲开放银行专门负责中国和蒙古两国宏观经济分析的庄健,熟悉过去中国经济经历的起伏。尽管承认目前情况的复杂和难解,庄健仍对中国和亚洲经济度过这次危机抱有信心,“经历过1997年的金融危机,中国和亚洲特别是东亚的抗冲击能力已经今非昔比,这是我们必须要看到的。”
“越南的情况没有想像中严重”
《环球》:目前这轮对亚洲再发生金融危机的恐慌,起自不久前越南发生的经济动荡,对此亚洲开放银行是否提前有警觉?
庄健:这次越南经济动荡的触发开关是5月下旬美国投行摩根士丹利发表的一篇预警报告,其中警告越南高通胀的状况如果不改变,经济可能发生危险,后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有一个类似的报告出来,结果导致一部分外资离开越南。
实际上,今年初亚行在马尼拉为准备4月份的亚洲经济展望报告开会时,我们驻越南的经济学家就写报告指出超过18%的通胀率对越南比较危险。当时中国已经在进行“双防”的宏观调控,但越南政府担心调控影响经济发展和外资投入,一直没有什么动作,直到后来问题恶化后才赶忙采取措施。6月份,越南的通胀率已经达到了26%。
《环球》:对于越南发生的动荡,有人指出国际热钱是祸首,对此您怎么看?
庄健:对热钱也有两分法,不能简单地把它看作是洪水猛兽。热钱具有短期获利的属性,通常是流向经济发展向好的经济体,客观上为这些经济体提供了发展经济需要的资金,有利于扩大其经济规模。而经济发展不好的地方,热钱是不会去的。但由于热钱的不稳定性和短期逐利性,它一旦集中撤出,就会对所在国的经济运行和外汇体系产生较大冲击,如果不能有效地承受住这种冲击就会爆发经济危机,所以人们对于热钱可以说是既爱又怕。
《环球》:亚洲各国虽然经历过1997年的金融危机,但目前很多的资本账户仍是开放的,他们这次能否经受住这次威胁?
庄健: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尽管资本账户仍然开放,但比起10年前金融危机发生时的全面、彻底的开放已经不同。现在各国政府都是进行有管理的开放,而不是放任自流。在加强资本账户监管的同时,各国都注意持续地增加外汇储备,改善以往过分依赖外贸的经济结构,改善财政收支状况。应该说,现在东南亚各国在防范和应对金融危机上面手段比过去要多得多。
另外就是各国之间开始加强合作。2000年东盟与中日韩签署的《清迈协定》就是要在发生经济危机的时候互相提供帮助。据我所知,东亚国家目前已经建立了一个“储备基金池”,亦即各国共同出资,哪个国家需要资金援助就予以启动。目前越南虽然遇到了困难,但它并未提出求助于这个储备池的申请,认为靠自己的能力仍可以撑过去。
我刚刚看到一个资料,越南在采取提高利率等措施稳定经济形势后,外资撤出的趋势并没有延续。而且就我所掌握的情况,现在能否说外资大规模撤离越南还是一个问题,目前看并没有真正的大量撤离,否则越南就要求援了。另外,越南还是相信今年的经济增长率仍能达到7%。如果到了年底真实现这个目标的话,目前发生的也就是一场经济波动,还不构成经济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