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陆省份已成为服装企业投资活跃省份,东部地区则开始收缩。资料图片 |
[警惕新一轮产业转移污染中西部]
我国东部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出口大户”,正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人民币汇率升值、出口退税下调、加工贸易政策收紧……
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成品油价格居高不下、煤电油运力紧张……
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重重压力之下,我国东部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出口大户”,悄然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步伐。
“成本倒逼”激发新一轮产业转移
“由于招不到工人,公司的5条成型生产线一度缩减至2条。 ”东莞清溪吉兴鞋厂的人事部经理向记者介绍。
目前,因劳动力价格偏低等原因,在制造业占工业总产值近89%的国际制造名城东莞,“招工难”的现象日显突出。
其实,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只是当前沿海一些企业遭遇生存困局的一个方面。今年以来,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成品油价格居高不下,煤电油运力紧张、原材料价格频涨……中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系列困难和不确定因素,刺痛了加工制造业最为敏感的成本“神经”。
加上一系列促进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的政策出台,节能减排和劳动合同法陆续实施,环境保护门槛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劳工权益有了强制约束。各种复杂因素累加的高成本,激发了新一轮产业转移兴起。
以劳动密集型的典型行业纺织业为例。纺织服装业出口依存度达60%的浙江省,人民币每升值1%,棉纺织、毛纺织、服装业的利润率下降3.19%、2.27%、6.18%。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调查显示,今年一季度,江苏、浙江、山东等6个省市,纺织行业中三分之二的企业平均利润只有0.62%。
不仅仅是纺织行业,电子元器件、玩具、陶瓷、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境遇类似。
从欧美到日本,到“亚洲四小龙”,到中国东南沿海,再到中国中西部,世界产业转移的最初动因都为成本所逼。
改革开放30年来,以东部地区为标志,我国紧紧抓住全球产业跨境转移的机遇,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引进了数以十万计的现代化工厂,利用先进技术改造了传统产业,推动我国工业化进程。目前,东南沿海地区的加工业已在品牌建设、企业管理、资本运作、人才培育、产业配套等方面积累了明显优势。但同时,人工成本、土地资源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正在不断消失。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产业转移是很自然的态势。有效配置资源、开拓市场,将土地、资源、劳动力、运输等敏感成本的生产加工环节有选择地迁移到成本相对较低或靠近终端市场的地区,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过程。”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