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劳动力成本上升已成为必然,必将推动企业产品价格上涨,调价将是经常性现象。目前,我国的劳动力结构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在未来能够为城市输出的青壮年劳动力必定会有所减少。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经济比几年前有很大的复苏,再加上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崛起,农村人口不必到东部或进城务工,他们也能找到一份较好的工作。因此,今后东部地区企业很难像以前那样招募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在10年前,我国农民工的年均工资增长只能维持个位数,但现在的年均增长至少在13%至15%。据统计,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用工成本普遍涨了5%至10%。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16.7%,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18.7%,均比上年加快4.3个百分点。劳动力成本上升通过增加企业成本,推动了企业商品价格上涨,又增大了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涨压力。
有迹象显示,我国正进入到一个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阶段,劳动力成本上升已成必然并具有刚性特征。另外,随着劳动保障水平的提高及社会福利的进一步完善,这些因素也将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有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企业人工成本的总水平每提高10%,产品的总成本就会增加3%左右,对物价指数的影响大约有1.5%。
因此,从制造业角度来看,中国输出廉价商品以平抑全球通货膨胀的作用正在削弱。廉价劳动力的紧缺将推动中国制造业成本上升,这将可能是一个长期现象。如果农民工的成本继续上升,将会对我国的制造业产生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影响。
第五,一些上游产品价格倒挂,决定了潜在的调价压力增大。由于上游产品涨价,使得下游行业难以为继。例如,今年1月至2月,电力、石化和有色行业利润分别同比下降了55.9%、6.7%和2.8%。为此,电力和石化等行业部门多次提出调价申请。尤其是原油、成品油价格倒挂,煤价上涨又提高了电力企业的运营成本,对保障市场供给形成了较大压力。因此,提高油价、电价已势在必行。据专家测算,如果成品油和电价同时向上调整10%,则会影响CPI上涨1个百分点,这无疑加大了控制通胀的难度。
第六,人民币加速升值,决定了对外向型企业的冲击将不可小视。人民币升值加速,行业出口退税降低,大量外向型企业正受到内外夹击。以引领外贸出口的机电产品为例,因人民币升值使大型成套设备出口企业利润下降了5%至10%,消费类电子产品出口企业利润降低了20%至30%。另外,国家降低行业出口退税导致机电产品出口企业利润减少5%至10%。据分析,汇率变化使白色家电企业处于盈亏的临界状态,利润减少约3%至5%。同样,汽车出口的价格优势也受到直接削弱。据统计,目前人民币升值因素已经影响到三分之一的出口利润。
以上六大各种因素均形成了对我国目前价格上涨的压力,目前不仅没有缓解的迹象而且还在发展,控制通货膨胀面临着十分困难而严峻的形势。
对此,一方面,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控制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重中之重,做好各项工作;另一方面,要做好宣传工作,做好打硬仗的准备。要使广大群众对目前的物价形势有一个客观理性的认识。
我们必须认识到,目前我们面对的是全球在经历资源、能源和粮食价格上涨的一个周期,美元不断走弱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在短期内是无法改变的。即使国内采取有效的抑制通胀措施,但在全球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世界经济形势不确定因素增加及美元继续贬值等情况下,全球性通胀将会通过各种途径传导给我国,国内物价不可能独善其身,仍将可能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
因为,与以往的通胀压力比较,这次输入型通胀占有一定成份。此次价格上涨趋势一经形成,就会有一段持续和延续期,不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有方向性的改变。
可以说,目前我国已告别了“高增长、低物价”时代。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物价震荡上行将成为一种常态。对此,我们要理性对待,必须做好长期的思想准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市场波动。(梁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