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10.6%,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8%,涨幅比上年同期提高5.3个百分点。这一“更低增长、更高通胀”的趋势在二季度会不会延续?宏观调控应如何把握促进经济增长和防止通胀之间的平衡点?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近日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二季度经济增速将与一季度基本持平,通胀率可能有所下降。面对成因复杂的通胀局面,宏观调控在“调物价”的同时不能忘记“保增长”,财政政策应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经济增速或有所回落
记者: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当前总体经济形势比预想的要好。对此应如何理解?
祝宝良:这个“好”字可以从三个层面理解:第一,按可比价格计算,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0.6%,比此前很多机构预期的要快;第二,当初担心美国经济增长下滑对中国出口影响严重,但现在来看,出口形势比想象的要好得多,消费和投资也都保持稳定增长;第三,由于受雪灾影响,一季度CPI涨幅高达8%,但基本符合各方面预期。
记者:一季度以美元计价的贸易顺差同比下降,这对经济增长会产生何种影响?
祝宝良:按照现价计算,贸易顺差下降幅度确实较大。但由于出口价格涨幅高、进口价格涨幅低,按不变价格计算,贸易顺差下降幅度并不大,甚至可能略有增长。
从一季度数据我们也看到,扣除价格因素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14.73%,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6.1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2.29%,增速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因此,一季度经济增速回落1.1个百分点,是投资和净出口增速放缓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也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不再完全依赖投资和净出口,需求结构转变取得初步成效,外贸顺差过大、投资增长过高、货币投放过多的“三过”问题有所缓解。
记者:如何看待未来几个季度的出口和经济增长形势?
祝宝良:我国出口与世界经济增长有3-6个月的滞后期,因此,一季度较高的出口增速实际上是去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增长仍然较好的反映。随着美国经济增长自2007年四季度开始逐步放缓,今年二季度我国出口增速将回落至20%以下。这在4月份召开的广交会上已有所体现,三季度会进一步放缓。如果美国经济增长在第三季度有所好转,第四季度我国出口增速将止降反弹。
我认为,二季度投资增速将高于一季度,消费增速与一季度相比变化不大,净出口和去年同期持平。总体而言,二季度GDP增速可能与一季度基本持平,三季度GDP增速会有所回落。
通胀压力仍然较大
记者:从监测数据来看,4月份食品价格环比已出现下跌。4月份和二季度CPI涨幅能否降下来?
祝宝良:鉴于食用油、肉、蛋和乳品等食品价格已出现季节性回落,初步预计4月份CPI同比上涨8%左右,比3月份略有下降。
从二季度来看,食品价格可能会稳定下来,但服务和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令人担忧。尽管到目前为止,消费价格上涨仍然呈现明显的结构性特征,主要由食品价格和居住价格上涨所带动。但是,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及其他因素,使得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服务价格上涨将难以避免。此外,生产领域价格上涨向消费领域传导的压力正在加大。
预计二季度CPI将同比上涨7.5%,上半年上涨7.8%,涨幅比一季度放慢0.2个百分点,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二季度物价涨幅中新涨价因素比重比一季度有所提高,表明通胀压力居高不下。
发挥财政汇率政策作用
记者:如何看待这一轮物价上涨的性质?
祝宝良:本轮物价上涨和1985年、1988年和1992年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开放条件下、在国内总供给和总需求基本平衡条件下的物价上涨。我国能源、资源、大豆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国际市场价格变动对我国国内市场影响很大,同时国内需求也影响国际价格。因此,本轮物价上涨既有国际因素,也有国内因素;既有需求拉动,也有成本推动。从目前情况来看,物价进一步上涨,输入性通胀可能是主导原因,因而很难通过压缩国内需求来加以根本抑制。
记者:这一特殊性质对当前的宏观调控有何启示?
祝宝良:这实际上是如何在促进经济增长和防止通胀之间寻找平衡点的问题。在目前的物价上涨中,成本推动已开始发挥主导作用,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成本上升会降低经济增速,同时抬高物价水平。虽然石油、铁矿石价格均出现暴涨有可控因素,也有其他国家需求拉动、美元贬值等诸多不可控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采取紧缩政策压缩国内需求,即使把经济增速降下来了,物价涨幅也会降不下去。这就提醒我们,“调物价”不能忘记“保增长”。
我认为,要保持适当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并将物价尽量控制在适当水平,一是靠财政政策。一方面对低收入群体进行补贴,另一方面刺激生产、增加供给;二是靠汇率政策,通过适度升值降低进口商品价格。当然,通胀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方都是货币现象,肯定与货币过多有关,防止货币信贷投放过快是必需的。
记者:在货币政策方面有何建议?
祝宝良:为了控制物价涨幅,二季度货币政策仍会趋紧。不过,在国内外不确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今后几个季度宏观调控政策要保持稳定性,应重点做好现有政策的落实,暂时不宜出台进一步紧缩政策。
针对当前热钱流入导致的货币流动性增大,要继续运用存款准备金、信贷规模控制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数量型货币政策手段,坚持大力回收流动性。对于加息,则应更谨慎。
此外,建议人民币升值节奏可以更快一点,这样可以更好地抑制热钱流入。目前人民币汇率对一篮子货币基本上没有升值,因而升值对出口影响不是很大。(记者 高建锋 丁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