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主持中央政治局会 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工作 2007年物价持续上扬 牵动百姓神经考验政府能力 CPI:07年经济热词之首 百姓盼工资多涨物价少涨 我国确定明年经济发展基调:防过热、防通胀、重民生
1-10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4%。(资料图片)
新华网北京12月27日(记者 李云路) 11%的GDP增速和连续4个月超过6%的CPI涨幅,让中国持续多年的“高增长、低通胀”在2007年遭遇了阻击。由于资产价格和食品价格的推动,通货膨胀的压力成为这一年笼罩在中国经济头上的阴影,考验着中国政府 的调控能力。
物价上涨、信贷投资扩张、内需不足、流动性过剩、贸易顺差激增……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易纲将这一年中国经济表现出的一些问题形象地描述为“成长中的烦恼”。这其中,以物价持续上涨反映出的通胀压力,成为最为公众觉察的经济忧虑。
受粮油等食品价格上涨影响,2007年以来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一改前些年平稳运行格局,开始出现持续攀升的势头。3月份以来连续9个月超过3%的警戒线,8月份以来又连续4个月超过6%。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最新统计显示,11月CPI同比上涨6.9%,创近十年来新高。
普通百姓也许并不真正了解“通货膨胀”的含义,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肉、蛋、菜等食品价格的连续上涨,已让他们感受到生活成本的骤然上升。据央行20日发布的今年第4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第4季度城镇居民认为物价“过高,难于接受”的占47.6%,达到历史峰值。
“当前的价格上涨是结构性上涨,并不是价格全面上涨的严重通货膨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这样解读目前的物价形势,这也是一种被广泛接受的观点。
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经济形势研究室主任王小广表示,对于价格问题应该看长远,尽量不看短期趋势。农产品、粮食、猪肉等价格过去长期偏低,加上短期缺口很大,造成当前的价格调节。
学界对中国经济现实的看法不一,比较普遍的观点是:在流动性过剩的市场条件下,中国的确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但目前核心CPI依然稳定,预计全年CPI涨幅在4.5%至4.6%之间,属于温和的通货膨胀,仍在可控范围内。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刘煜辉认为,当今中国面临的问题和矛盾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综合运用多种工具手段,以疏堵组合的方式对流动性进行有效治理,才能防止明显通胀。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年底召开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也表示,发改委将加强同财政、金融部门的合作,加强产业政策与财政、信贷、土地、环保政策的协调配合,综合运用经济杠杆、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控制社会总需求过快扩张,缓解流动性过剩压力,遏制通货膨胀。
当前在中国,虽然粮油等物价仍在高位运行,但频繁出台的货币政策以及不断出新的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已经让民众感受到政府遏制通货膨胀的决心和力度。
这一年,令中国百姓体会最深的是央行空前频繁的货币政策操作: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6次加息、发行巨量央行票据。频频打出的货币政策“组合拳”都旨在加强货币信贷调控、引导投资合理增长。
当然,在解决通胀问题上,人民币汇率是绕不过的关口。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一次会议上给出了原则性回答:“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强流动性管理,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12月2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以7.3079改写汇改以来的新高纪录。
值得关注的是,物价上涨影响最大的是低收入者。如何增加普通居民消化物价上涨的能力,保护民众利益,是中国政府和经济学界正在着手研究的当务之急。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研究员杨志勇建议,应该充分利用财政收入较好的环境,进一步减少财政投资的力度,同时加大支出结构调整,更加积极推进社保体系和支农政策,提高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列为明年工作首要任务之一。不久前相继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和全国农村工作会议都不约而同地突出“民生”问题。农村工作会议将确保“米袋子”“菜篮子”的基本供给作为主要任务。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则明确表示,今后一个时期,财政投入将优先向新农村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困难地区以及基层和群众倾斜。
正在北京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个人所得税法修正草案,已拟将工薪费用的减除标准从现在的1600元/月调整到2000元/月,这无疑将成为岁末中国百姓收到的一份实实惠惠的“大礼”。
再过几天就将进入2008年。规划明年经济走势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明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并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
中国社科院《经济蓝皮书》认为,控制价格过快上涨将是这两年宏观调控的重头任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今年宏观调控的后续作用将在明年继续显现,预计2008年价格走向将逐渐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