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委员会14日宣布对部分中国钢铁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一场围绕中国输欧钢铁展开的贸易“攻防战”已经摆开阵势。欧洲金属工业联络组织秘书长阿德里安·哈里斯表示,如果欧盟对中国钢铁产品采取反倾销措施,利益受损的将是欧洲钢铁消费行业。
哈里斯对记者表示,目前欧洲市场上钢铁原材料供应不是过多,而是不足,从中国进口钢铁产品恰好填补了这一缺口。
根据欧盟钢铁生产行业提起的申诉,欧盟委员会14日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部分热浸镀金属钢铁平板轧材展开反倾销调查。
哈里斯说,欧盟厂商供应的钢铁价格偏高,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其他行业需要从中国等渠道进口钢铁。他表示,他们会在调查阶段向欧盟委员会据理力争,充分反映欧盟钢铁消费行业的利益,以供欧盟委员会权衡得失。
哈里斯还批评说,为保护雇员20万至30万的钢铁行业而损害欧盟金属加工和设备制造业700多万就业者的利益是没有道理的。
值得注意的是,对华钢铁产品反倾销调查决定正值欧盟委员会对其反倾销政策进行调整的“节骨眼”上,欧盟反倾销政策改革何去何从令人关注。
反倾销是欧盟使用最为频繁,也是争议最多的一项贸易救济工具。从2006年的皮鞋反倾销案到今年的节能灯泡延征反倾销税一案,近年来,欧盟凡是涉及中国的重大反倾销决定无不在内部引起较大分歧,究其原因莫过于背后复杂的利益冲突。长期以来,欧盟反倾销政策被指责过于偏袒内部厂商利益,往往是谁嚷得越凶就越得势。每当提起反倾销申诉的欧盟厂商亮出“失业”和“产业受损”这两张王牌时,欧盟就滑向保护主义一边。
然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这种狭隘的思维已经无法维护欧盟的整体利益,甚至经常是背道而驰。这主要是因为欧盟企业的利益也在“全球化”,而不再局限于欧盟范围之内。
正如欧盟贸易委员彼得·曼德尔森9月初在出席一个全球化问题研讨会时所说的,随着越来越多的欧盟企业将生产“外包”到中国等劳动力相对便宜的第三国以保持竞争力时,欧盟企业这个概念越来越难界定,欧盟应该反思如何使用反倾销才符合欧盟企业和消费者利益,在不公平贸易行为和维持竞争力之间划清界限。
基于这一现实,欧盟委员会去年12月发布了一份“绿皮书”公开征询意见,对反倾销等贸易救济工具展开10年来首次大规模评估,征询期于今年3月结束。欧盟委员会原计划于11月20日公布相关改革方案,后来推迟至12月6日,结果再次被延后。
欧盟委员会一位负责贸易事务的官员向记者证实,现在看来,改革方案在年内出台已无希望,一拖再拖的背后主要还是各成员国在反倾销政策的调整上分歧严重。
正是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对华钢铁反倾销调查又一次将欧盟“夹”在了钢铁生产企业和钢铁消费行业中间。
针对钢铁企业的保护主义要求,欧盟建筑和设备制造等钢铁消费行业警告说,如果欧盟屈从于“铁老大”们的压力,对中国钢铁设限,那将无异于置欧盟钢铁消费行业于死地。来源:北京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