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优化产业区域布局
“十一五”期间,纺织工业将实行产业梯度转移,构筑东中西部纺织产业链新体系。化纤行业要根据不同地区化纤发展的基础、技术、资源、市场等条件,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结合纺织产业转移趋势,合理规划化纤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布局的优化。东部沿海地区具有发达的纺织工业体系,也是我国主要的化纤生产基地。“十一五”期间,东部沿海地区仍将是我国纺织集群地和化纤主要生产地区,应继续发挥其技术、人才、市场优势,率先把化纤产业做大做强,组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工贸结合的大企业集团。一是实现聚酯涤纶、锦纶、腈纶等大宗常规品种的优质化、系列化,提高差别化纤维的比重,更好地适应纺织工业在产品开发、附加值提高和产业链延长等方面的需求。二是要积极发展芳纶、碳纤维、高强高模聚乙烯、溶剂法纤维素纤维、聚乳酸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和生物质纤维,加大高新技术纤维的生产和应用的一体化开发力度,推动行业产业升级。
中部和东北地区具有丰富的玉米、速生林材、竹、麻等农林资源及油气资源,生物化工和化纤工业发展也有一定的基础。“十一五”期间,中部和东北地区要根据纺织工业区域布局规划,抓住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适时适度推进化纤工业的发展。一是在加速粘胶、腈纶、涤纶、锦纶等现有产品技术升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东北地区在腈纶生产方面国内先进的优势地位,结合其原料配套供应,建设产业链配套腈纶基地。二是充分发挥农林、油气资源及人才、地域优势,推进生物能源、生物化工产品的研发,积极稳妥地研发降解聚乳酸、可降解薄膜、多元醇等生物质纤维、材料及人纤原料等,建设大型玉米、大豆等农林生物产品综合加工项目,切实发挥工业反哺农业的作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我国西部地区幅员辽阔,有较为丰富的纤维资源和油气资源,具有与中亚、西亚、南亚、欧洲地区发展贸易的区位优势,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基础设施已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西部地区的化纤工业发展相对薄弱,基础较差。“十一五”期间,应发挥其资源优势,结合国家炼油、乙烯等上游原料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抓住周边国家纺织工业成长期的时机,适度加快化纤工业的发展。
4. 加快重点技术装备国产化进程
充分发挥化纤骨干企业在重点技术装备国产化中的重要作用,坚持自主创新与消化吸收相结合,强化集成创新和工程化,加强产学研联合,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实用技术,注重节能、高效和环保型化纤及化纤原料装备的开发与应用,进一步提高重点化纤品种的国产化装备技术水平和工程化水平并积极鼓励化纤生产企业采用国产化先进技术进行改造。一是加快年产60 万吨及以上PTA 成套国产化装备、日产200 吨及以上的涤纶短纤维成套装备、新型粘胶连续纺及锦纶大聚合(日产100 吨及以上)等重点技术装备的国产化进程。二是积极推进差别化纤维生产工艺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如氨纶原料辅料及配套油剂、添加剂、催化剂等生产助剂的国产化研发;直纺涤纶超细长丝成套工艺技术、喷丝板、及高效新型卷绕头(速度大于6000 米/分钟,定轴长大于1.5 米)等关键部件的开发。三是集中力量,加快碳纤维、芳纶等高新技术纤维配套装备和关键部件的产业化攻关开发,强化工艺软件和装备的一体化研究,力争实现产业化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