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黄工程隧洞剖面图
黄河下70米岩层的地质条件最适合打洞
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发布消息,今年年底前,一期穿黄工程开工建设。
抢在工程正式施工之前,12月7日一大早,记者随穿黄工程南区建管局总工傅题善,一起到聊城东阿探访这个1986年开挖、2002年完工的试验洞。南水北调工程中的黄河隧洞,就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扩建”。
试验洞被称“水利第一洞”
在前往聊城东阿的路上,傅总工告诉记者,我们现在要去的是黄河隧洞的出口。之所以不从入口进,是因为隧洞的出口和底部的平洞已经挖好,但入口还没有开挖。黄河隧洞的入口是一个竖洞,位于泰安东平县解山附近的黄河滩涂上。
在车上,傅总工给记者画了一张隧洞的示意图。记者看到,黄河隧洞由斜洞、平洞、竖洞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入口是一个竖洞,从江苏扬州即长江下游抽引而来的长江水,经过一路奔波,就从这里入洞。和竖洞底部相连接的,是一个平洞,位于黄河河床下70米的位置,长江水从竖洞飞流直下,经这里穿过黄河,然后,长江水从斜洞奔腾而出,流入输水管道,前往京津地区。
傅总工告诉记者,因为水利工程很少有开挖试验洞的,因此这个试验洞被称为我国“水利工程第一洞”。
地质条件“天公作美”
在聊城市东阿县境内,黄河水安静而平缓。
傅总工夸赞黄河隧洞的地质条件是“天公作美”,因为隧洞的入口和出口都是山,连接两座山底的也是一块整体岩石。另外,隧洞的位置还取在黄河急转弯、河面最窄的地方。站在黄河岸边,记者看不到山的影子,两岸只有一个隆起的土丘。傅总工说,别小看这个隆起的“土疙瘩”,它看起来不起眼,但地下的岩层结构非常完整,可能是当年的山峰已经下降,取而代之的是黄河在此流过。
非常有趣的是,由于“天公作美”,我省的“穿黄工程”还是一个“节约工程”。据初步预算,再需要3000多万元,隧洞工程就可以完工,而在南水北调中线的“穿黄工程”,同样是长江水穿黄河,整个工程的总投资预计达30亿元。
仿佛置身防空洞
拉着洞壁上的铁索,踩着又窄又滑的台阶,从踏入隧洞的那一刻起,记者就仿佛置身于一个灯火通明的“地下世界”。记者看到,在隧洞的不少台阶和洞壁上,都出现大片坚硬的白色凝固物,既像雪,又像倒挂的石钟乳。守洞的小伙子王胜告诉记者,这是水泥析出物,因为隧洞挖了20多年了,有些地方漏水,于是用水泥灌浆堵住岩缝,久而久之,就出现了水泥析出物。
穿黄工程北区建管局的张主任告诉记者,现在试验洞的直径仅为3米,南水北调工程对洞径的要求是7.5米,这个洞还将向两侧和底部进一步开凿扩建。扩建后,洞的内壁将用水泥灌浆、钢筋等进行加固。
每天渗水8立方米
在斜洞和平洞交界处的左侧,记者看到一个“房间”,房间里有高压电板,还有三台抽水泵在工作。
守洞的小王告诉记者,这个房间叫水仓水泵房,位于这个洞地势最洼的地方。这个洞的作用是,每隔两天就把洞里所有的积水都汇集起来,然后用水泵抽到黄河里。据介绍,通常情况下,这个洞每天大概会形成8立方米左右的积水,在汛期和黄河调水调沙的时候,一天的积水量能达到140多立方米。
对于大家担心的黄河大量渗水情况,傅总工说,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20年的试验洞从来没有发生这样的险情。另外,探测人员还在平洞的两侧分别打了一个50米深的直洞,一个顺黄河水流方向,一个逆水流方向。结果他们惊喜地发现,黄河河床下的地质条件非常完美。
头顶黄河滚滚过
虽然100多米的斜洞坡度很缓,但一路走下来,脚下又湿又滑,难免有些费时费力。在进入平洞后,记者突然眼前一亮。傅总工停下说,斜洞和平洞交接的这个地方,也就是地面上陆地和黄河接界的地方。也就是说,现在我们已经到了黄河河床的正下方,我们头上的70米之处,就是滚滚而过的黄河水了。
傅总工告诉记者,黄河隧洞从开工到现在有20多年的历史了,虽然处于偏僻的小山村,但这个洞从不曾寂寞。“不断地有游客和外国专家来访,前段时间来了一个荷兰访问团,他们觉得很不可思议,这是我们国家完全由自己设计、自己施工完成的一条隧洞。”
背景资料
南水北调工程是国家为了缓解北方地区严重缺水问题而实施的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特大型工程。它分别从长江的上、中、下游取水,然后分东、西、中三路分别实现向西北、华北、华东等地区供水。我省处于南水北调的东线工程,其中“穿黄工程”是东线工程的重中之重,它通过在黄河河床下打一条隧洞,将远道而来的长江水顺利输送到鲁北和京津地区。 (记者 李岩侠 杨飞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