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统计局:今年经济增速或创12年来新高 居民忧物价上涨 如何抑制? -中国2009年发射首个火星探测器 神七明年发射 航天员将太空行走 -个税自行申报首年曝税制不足 1至10月审计共查出违规金额2044亿 -全总:坚决制止用人单位违法裁员 无固定期限合同不是"终身制" -基金减仓应对赎回 救市希望落空 证监会推期货实名开户保驾期指 -沪指低开4838点 成思危称奥运会前牛市不变 把握“岁末红包” -证监会首披露创业板定位与制度设计 成思危:推创业板宜早不宜迟 -中国居民收入在GDP中占比呈降势 东西部区域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医改新方案年内出台 卫生部确诊江苏一名24岁禽流感患者死亡 -经济适用住房限产权重安居
龙永图称“中国制造”夺回定价权时机已成熟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12 月 03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在昨日于东莞厚街举行的“世界鞋业发展论坛”上,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表示,“中国制造”在国际贸易中夺回定价权的时机已经成熟:一方面随着国内经济走向以内需支撑为主,企业对海外市场的依存度和依赖度可大大减少;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对中国制造的庞大产量已经形成很强的依赖,如中国鞋产量占全世界鞋产量的比例高达七成以上。

“过去我们一直埋头接单、埋头制造,只要有点小钱赚就很高兴,虽然从历史角度看解决了大量的劳动力问题,但是在长期惯性中却丧失了国际贸易的定价权,现在必须把主动权夺回来,中国企业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采取一些比较强硬的立场”。

部分鞋企迁移并不会形成威胁

龙永图说,当前中国人均消费量是每年1.7双鞋,美国人是7.4双鞋,欧洲人是5.7双鞋。“如果国内人均消费量提高一倍,每年将增加13亿双鞋。”龙永图指出,国内的需求越来越大,鞋企对海外市场依存度也会越来越小,这可以让我们的企业理直气壮地在鞋定价权上发挥更大的力量。

“当然我并不是说一夜之间把鞋出口的价格提高几倍。”龙永图认为,但至少这一价格必须正确反映成本,包括环保成本、劳动力成本、社会责任成本等。

那么如果提价,会否导致鞋企转移到周边像越南一样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龙永图认为,虽然当前在成本压力下有一部分企业已经转移过去,但是这在短期内并不会造成威胁。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鞋产业的中心,生产全球七成以上的鞋。“放眼全球,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无法像中国一样,拥有良好的产业配套、营销团体、物流中心以及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龙永图认为,未来三四十年内,国内制鞋业还将会走在全世界的前沿。他呼吁,国内制造商和国外经销商、零售商一起合作,一起打造较为公平的鞋业贸易格局。

行业协会要有自己的“牙齿”

如何提升定价权?龙永图认为,整个鞋业一定要团结,其中一定要培养出“有牙齿”的行业协会。一旦出现企业违背规定、私自定价,就采取严厉的惩处,如通过与一些政府部门联合取消其出口权等。龙永图还呼吁,企业要摆脱创业初期将每一分钱都看得很重要的惯性思维,在已经积累起来的基础上创立自己的品牌,并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环保等一系列责任。

参照多年来龙永图对加工贸易的坚定支持,论坛上他鼓励鞋企做自有品牌的言论,也引发了记者的提问。龙永图对此回答,加工贸易并非等同于贴牌贸易和低成本贸易,“美国波音也是做加工贸易的,他们成千上万的零部件都是从国外进口,再用波音的品牌卖到国外。”龙永图说,中国也要善于用自己品牌的号召力和研发能力,利用人民币升值的机遇,从全世界进口高质量的零部件和原材料,用以打造更好的国内自主品牌。

 

来源: 南方日报

相关文章:
龙永图:中国制造不能获得定价权主因是内斗
施罗德为中国制造鸣不平:产品差怎有顺差 中国不再单纯鼓励出口
施罗德为中国制造鸣不平:产品差怎会有贸易顺差
中国拟贴息支持先进技术进口 名录将公布 "中国制造"充斥进口展
中国制造成本渐高 印度或将取代成全球制造中心
中国制造危机:仅1%出口产品受影响 我企业首次完胜涉外知产案
中国制造信任危机并非主流 仅1%出口产品受影响
美国卖场"进场费"看涨 "中国制造"外销雪上加霜
图片新闻:
嫦娥一号首幅月面三维效果图现身 澄清"月球图抄袭美国"传言
浙江良渚发现"中华第一城" 价值直逼殷墟 或改写中国朝代史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2008年公务员考试资讯大全/ 考研资讯大全
· 亚太总裁与省市长大会/全球外包大会
· 中国“嫦娥一号”探月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农业发展报告/ 全国农业统计报告/ 农业投资政策及项目
· 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报告2007蓝皮书
· 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