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越是卖不动就越是抬价,制造“紧缺”假象,这其实早不是什么秘密了。
在笔者看来,某些房地产商之所以敢于如此,从其自身来讲有这样几种原因或曰“心理支撑”:其一,担忧心理,害怕降价会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从而坏掉已经持续了多年的“好形势”;其二,不甘心理,对房市的利润预期一时难以调整过来,不愿轻易就范;其三,侥幸心理,由于近年来的多次调控基本上都是无功而返,甚至越调越高,而在当时往往也使房市产生过波动,如此“经验主义”使某些房地产商对当前的成交量萎缩并不以为意。这些因素,再加上经过多年的积累,也的确有许多开发商已经赚得盆满钵溢,有了一定的“抵御风险”的能力,因此房市虽然提前入冬,但房价却一时难以理性回落。
不过,在房产商自身心理因素之外,或还有着更为重要的外部原因——即某些房地产商得到了地方政府或明或暗的支持。近年来,地方政府开出各种优惠条件或通过暗箱交易的方式,聘请外地开发商哄抬本地地价的事情很多。而在地方政府的种种“优惠”和“支持”之下,某些房地产商分外有了抵御楼市寒流的底气。比如11月15日《南方周末》在头版头条披露的当前中国首富名下的碧桂园公司“零地价拿地”的内幕,便是如此。而当地之所以作出如此“赔本买卖”,真实目的便是为了抬升当地的房价和旅游价格等。
因此,在房市卖力表演、拼命“诱傻”的,虽然表面看来是那些孤注一掷的房地产商,但他们可能只是一个“操盘手”的角色,背后更有可能是某些地方政府或某些言行不一的相关管理部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