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北京奥运会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对于北京奥运会的运作模式,甚至在环境保护等方面运作得如何,外界越发关注。不久前,国家体育局副局长、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于再清,在日本访问期间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专访。
预计盈利2000万至3000万美元
《第一财经日报》:根据你的初步估算,中国这一次举办奥运会能赚多少钱?
于再清:我首先是十分有自信地告诉你,我们这一次举办奥运会,不需要国家一分钱的财政支持,这在以往奥运会举办史上也是少有的事。我们举办北京奥运会,融入了一种“经营”的理念。首先,所有比赛场馆和训练设施的建设,都是实行由企业投资,赛后由企业经营的模式。这不仅省掉了一大笔基础设施投资的费用,同时也解决了奥运会结束后,比赛和训练场馆变成社会与经济负担的问题,可以为后代留下一笔良好的奥运遗产。
承办北京奥运会,经费大概需要24亿美元。这一笔经费,我们都是通过市场化运作来解决的。第一是电视转播权的出让利益。国际奥委会把北京奥运会的电视转播权以16.7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美国广播公司,按照规定,我们北京奥组委可以获得49%约8亿美元的利益分成。第二是市场开发利益。松下、三星等几十家奥运合作伙伴﹑赞助商的市场共同开发与合作的收益。第三是北京奥运会品牌经营的利益。如北京奥运会指定产品、纪念品的开发﹑运作等等。第四,是入场券等票务收入。这四种基本的收益,就可以保证24亿美元的预算开支。根据我的初步估算,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大概会产生2000万至3000万美元的纯利润。我们准备用这一笔利润来建立一项运动员基金。
比赛场馆提前半年进行测试性比赛
《第一财经日报》:比赛场馆与训练设施的建设会不会出现来不及的问题?
于再清:这一种情况不可能出现。有的国家在举办奥运会前一天比赛场馆还在施工。甚至比赛场馆的设计图上有盖顶的,后来因为经费困难,变成没有盖顶的了。而我们基本的原则是,在比赛前半年,所有的场馆必须竣工完成验收。然后我们要举办各种测试性比赛,以便及时发现建筑设计上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同时还可以通过测试性比赛,来操练我们的整个奥运比赛与保障系统,积累经验。更重要的是,通过测试性比赛,培养我们的10万志愿人员和整个城市的管理能力。
《第一财经日报》:举办北京奥运会,一定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挑战有哪些?
于再清:最主要的挑战,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每一次奥运会都会遇到的那种抵制奥运会的“噪音”。某些国家的政治家或国际组织,会带着各种各样的目的和要求,希望中国向西方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靠拢等。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但是,我们的原则是不从正面论战,不激化矛盾,通过各种合适的途径与方法来化解矛盾,化解风险。最终以成功举办奥运会来证明中国的能力和诚意。
还有就是环境安全问题。北京空气污染的问题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我们已经采取了四项措施来大力改善北京的空气污染问题。首先是调整能源结构,把烧煤的设备改成烧电、烧煤气﹑烧油。尤其是老百姓的家用燃料,要消除煤球炉。其次,污染性企业迁离北京城区,同时更新设备和技术,降低废气排放量。第三,大幅减低汽车尾气排放量。北京一天新增汽车1200辆。在奥运期间,一是要规划出一条奥运车辆专用车道,同时汽车实行单号与双号限制性行驶的方法,这样至少可以限制三分之二汽车行驶量。第四,奥运期间,所有的建设工地一律停工,并做好环保工作。我们相信,通过这四项措施,奥运期间的北京空气质量一定会有一个大的改善。
建立食品安全系统
《第一财经日报》:你能否详细介绍一下在保证北京奥运会安全问题上,将采取哪些重要的措施?
于再清:保证北京奥运期间的绝对安全,是我们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中国政府已经成立了一个奥运安全领导小组,其成员来自于中央各主要相关部门。这个小组可以调动武警部队,以保证北京奥运会的绝对安全。同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调集一切力量最迅速地应对各种危机事件的发生。
对于比赛场馆和训练设施的保安,我们已经制定了一套周密的保安程序,并将付诸演练。
另外,对于运动员村的保安,我们更增加了一套食品安全保障系统。这一套系统不仅参照了以往奥运会举办国的经验,同时,还新增了我们自己的技术与经验。说实在的,我们没有搞过这么大规模的运动会,一天要满足2万多来自不同国家运动员就餐的餐饮,所以,我们会邀请国际专业公司来管理。(徐静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