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多层次市场发展规划上月获批 创业板择机推出 将借鉴纳斯达克 -银监会否认"港股直通车"搁浅 交行申请北京试点 或设投资上限 -发改委:天然气优先用于城市燃气 1/3民营批发油企规模未达新标 -外交部任命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 APEC领导人共议全球变暖 -中国亿万农民年底将全面享受农村低保 如何走出制度陷阱 解读 -上海职工与经营者收入差距已经达5倍 广东垄断行业今年不加工资 -建设部:小区规划变更需征得当事人同意 -城乡规划法或10月通过 天然气利用政策实施 严重短缺地可煤代气 -周一大盘高开高走 沪指站上5300点 中国股市成全球资本避风港 -2.7万吨美国猪肉年底登陆中国 售价至少40元/斤 京猪肉价格退烧
中国成澳最大贸易伙伴 "中国制造"助推两国关系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9 月 04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据澳统计局最新数据,中国已经成为澳最大贸易伙伴

在堪培拉最大的百货商场“堪培拉中心”手机专柜,记者饶有兴趣地拿起一款上市不久的诺基亚N76手机,一旁的售货员皮特告诉记者:“中国制造!”记者指向柜台内摆放的其他款型,“中国制造,这里所有的诺基亚都是中国制造!”这个澳洲小伙子快人快语地表示。上述场景也出现在堪培拉的其他商场和超市:电池、剃须刀、运动鞋……在堪培拉林诺公园,记者看到一个当地儿童身穿的橄榄球队队服上赫然印着“海尔”字样。显然,当许多中国人还不熟悉澳洲橄榄球这一运动时,我们的企业已成为了其官方赞助商。

这只是今日中澳经贸关系的一个侧面。中国驻澳大使章均赛近日接受采访时,如数家珍地列举了近年来在澳投资取得成效的中国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钢集团、华能、宝钢……们已经组成澳的主要外国直接投资者群体。

根据澳大利亚统计局9月1日公布的最新数据,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澳最大的贸易伙伴。澳当地经济学家评价说,“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在过去36年里,日本一直是澳最大贸易伙伴以及最大的出口市场,直至2004年中国还排在日、美之后位居澳第3大贸易伙伴,但仅仅过了3年,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中澳经贸的相互需求日益上升,双边贸易额实现了翻两番,这种发展势头还将持续下去。

此间许多人士认为,中澳经贸合作之所以取得显著成就,是由多方面的积极因素促成的。

首先,双边政治关系稳定。特别是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增强了互信和了解,霍华德总理已先后6次访华,胡锦涛主席、吴邦国委员长、温家宝总理近4年也相继访澳,为两国各领域互利合作的开展持续提供新的动力,巩固了“政经互促”的中澳关系发展模式。

其次,两国贸易互补性很强,“犹如咬合的齿轮”,愈发展愈有后劲。中国的大量加工产品需要天然资源和能源的进口,过去10年来中国的快速发展大大推动了对能源和资源的需求。而澳是自然资源和能源的主要供应国,并在节能技术、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等方面独具优势,因此自然成为中国重要的合作伙伴。

第三,两国在教育、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也深入发展。据统计,2005年中国赴澳游客近30万人次,逐步成为澳大利亚主要旅游客源国,澳赴中国游客则达40多万人次。中国还是澳最大的海外学生来源国,在澳留学生已近10万人。

当前,中澳两国已明确了未来经贸合作的重点方向,包括建立能源资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加强交流协作,扩大产业合作领域,完善贸易投资合作机制等等。此间的中澳政、商界人士都非常乐观地表示,胡主席此次访澳,不仅是一次加强两国政治互信之旅,也将在经贸领域上取得丰硕成果,使中澳互利合作继续成为两国总体关系发展的“助推器”。(文汇报堪培拉9月3日专电)

来源: 文汇报

相关文章:
五央企欲承建澳大利亚铁路港口项目以争夺矿源
李国祥考察澳大利亚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
唐钢与澳大利亚公司签署铁矿石十年进口订单
澳大利亚将提供约4167万美元资助中国环卫项目规划
宝钢集团与澳大利亚矿企签下澳企铁矿石最大单
中国宝钢与澳大利亚FMG集团签署铁矿石购销协议
中国将成澳大利亚第一出口国
澳大利亚向中国出口天然气启运
图片新闻:
太湖水污染治理提速 关停496家化工企业 构建生态循环经济带
国家川气东送工程全线开工 总投资627亿 横跨东中西部八省市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反垄断法出台 向垄断说“不”
· 第三届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网络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