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统计局分析,2006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围绕“十一五”规划,以实施支柱产业和重大项目的战略布局为抓手,全面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全省经济呈现出增长较快、效益较好、物价较低、活力较强的发展态势,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和谐社会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改革开放向更深层次和更广领域推进,顺利实现“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06年全省生产总值474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6.6亿元,增长5.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7%;第二产业增加值2742.5亿元,增长15.3%,贡献率为72.9%;第三产业增加值1727.4亿元,增长7.7%,贡献率为24.4%。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加值138.3亿元,增长11.3%;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95.6亿元,增长11.8%;房地产业增加值118.1亿元,增长9.2%。人均生产总值14106元,按2006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1808美元。
图1:2000年以来全省生产总值(亿元)
三次产业比例为5.8:57.8:36.4。与上年相比,第二产业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2.3%,提高1.6个百分点。
图2:三次产业结构示意图
市场物价温和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0%,其中城市上涨1.8%,农村上涨2.5%。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1.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涨3.6%。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1.0%。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涨2.6%。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上涨1.5%。土地交易价格指数上涨5.0%。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上涨4.3%,房屋租赁及物业管理价格指数分别上涨3.1%和0.9%。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上涨0.2%,其中,谷物上涨1.5%,棉花下降2.5%,油料上涨6.1%,畜产品下降1.3%。
表1:2006年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
上年价格=100
指 标
|
全省(%)
|
|
城 市
|
农 村
|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食 品
其中:粮食
烟酒及用品
衣 着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交通和通信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居 住
|
102.0
103.0
101.3
102.3
99.4
101.8
104.0
100.3
99.8
104.4
|
101.8
103.3
101.2
102.9
99.2
101.4
102.9
99.4
99.6
103.9
|
102.5
102.4
101.3
101.1
99.7
102.4
106.6
102.1
100.1
105.4
|
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1561.2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481.2万人;农村从业人员1079.9万人。全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2.6万人,完成全年目标(40万人)的106.5%。下岗再就业人数达到16.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15万人)的112.7%,其中“4050”人员4.3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3.2%,控制在了4%的目标范围之内。
二、农 业
全年全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82.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8万公顷,增长0.7%。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为312.2万公顷,增长2.9%,在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中,高产作物玉米的种植面积达到122.6万公顷,增长3.5%。
粮食总产量达到1073.3万吨,比上年增产9.8%,是我省历史上的第3个高产年。其中,夏粮总产255.3万吨,增产24.2%;秋粮总产818.0万吨,增产5.9%。
表2:2006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产品名称
|
产 量
|
比上年增长
|
粮 食
其中:夏粮
秋粮
油 料
棉 花
甜 菜
蔬 菜
水 果
|
1073.33
255.33
818.00
19.19
11.78
10.15
878.67
272.55
|
9.75
24.22
5.90
-9.77
14.48
156.24
-2.54
11.02
|
全年完成造林合格面积28.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1倍。
畜牧养殖业稳步发展。全年生猪出栏821.3万头,比上年增长2.0%;牛出栏78.0万头,增长6.2%;羊出栏682.8万只,增长1.4%;家禽出栏5982.4万只,增长8.7%。全年肉类总产量93.6万吨,增长3.3%;牛奶产量81.1万吨,增长13.7%;禽蛋产量52.4万吨,减少7.9%;水产品产量4.31万吨,增长14.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全省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2482.7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86.2亿元,增长18.3%;产品销售率97.6%。
表3: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要分类情况
单位:亿元,%
指 标
|
增加值
|
比上年增长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其中:轻工业
重工业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其中:集体企业
股份制企业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其中:私营企业
|
2086.2
116.9
1969.3
1191.7
127.7
1346.5
85.7
309.4
|
18.3
9.3
19.4
18.5
10.7
19.7
13.6
15.3
|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比上年增长11.8% (全社会产量5.8亿吨,增长7.1%),洗煤增长20.3%,焦炭增长21.9%,生铁增长17.0%,粗钢增长23.1%,钢材增长23.1%,原铝增长82.3%,氧化铝增长69.1%,发电量增长14.8%。
表4:2006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规模以上企业)
产品名称
|
单 位
|
产 量
|
比上年增长%
|
原 煤
洗 煤
白 酒
软饮料
液体乳
纱
布
丝
机制纸及纸板
焦 炭
其中:机焦
硫酸(折100%)
化肥(折100%)
合成洗涤剂
化学纤维
水 泥
平板玻璃
生 铁
粗 钢
钢 材
原 铝
氧化铝
卷 烟
发电量
|
万吨
万吨
千升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米
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吨
万吨
万重量箱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亿支
亿千瓦时
|
49788
22960
82901
26.9
30.5
10.6
25402
175
36
8775
8472
62.7
313.6
16.7
33489
2171
814
3152
1949
1663
74.7
255
130
1467
|
11.8
20.3
8.1
34.5
-29.5
-8.0
-18.8
-10.5
29.3
21.9
21.8
-11.9
19.9
2.9
4.7
12.2
147.9
17.0
23.1
23.1
82.3
69.1
4.0
14.8
|
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5684.5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其中,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569.1亿元,增长25.9%,煤炭、焦炭、冶金和电力分别实现销售收入1670.0亿元、724.5亿元、1577.5亿元和597.1亿元,分别增长25.2%、22.6%、30.3%和21.0%。
工业经济效益创历史新高。2006年,全省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66.0%,比上年上升14.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807.3亿元,增长27.5%;实现利润367.1亿元,增长41.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237.9亿元,增长45.8%;集体企业实现利润30.7亿元,增长12.0%;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233.8亿元,增长50.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利润20.0亿元,增长55.2%;私营企业实现利润25.8亿元,增长29.6%。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38.1亿元,下降9.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企业亏损17.0亿元,下降5.7%。
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62.6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92.0亿元,增长5.0%;实现利润总额10.0亿元,增长6.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21.5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其中,城镇投资2121.4亿元,增长24.8%;农村投资200.1亿元,增长25.0%。在城镇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341.0亿元,增长19.4%。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呈现“一产稳、二产优、三产强”的态势。第一产业投资61.2亿元,比上年增长22.2%;第二产业投资1345.0亿元,增长19.0%;第三产业投资915.2亿元,增长34.8%。城镇投资分行业看,煤炭、炼焦、电力等能源工业投资681.4亿元,增长13.1%;冶金工业投资277.8亿元,增长8.3%;交通运输业投资240.7亿元,增长24.8%;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118.3亿元,增长72.0%;机械工业投资113.5亿元,增长60.5%。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08.6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商品房竣工面积661.1万平方米,下降0.9%,商品房销售额153.3亿元。其中,现房销售额占36.8%,期房占63.2%。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建成投产项目3133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52.7%;新增固定资产1135.1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53.5%。
表5: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
指 标
|
单 位
|
数 量
|
发电机组容量
11万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
11万伏及以上变电设备能力
高速公路
焦 炭
粗 钢
生 铁
热轧钢材
水 泥
电 石
|
万千瓦
公里
万千伏安
公里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
390
791
639
65
1480
520
405
250
430
8.5
|
五、能 源
2006年全省能源工业投资共完成681.4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煤炭工业投资308.7亿元,增长19.3%;电力工业投资290.5亿元,增长18.0%。一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5.0亿吨,比上年增长5.0%;二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2.7亿吨,增长23.0%。
共向省外运输煤炭4.7亿吨,比上年增长7.8%;输送电力432.2亿千瓦小时,增长17.1%,外输电量占发电量的比重为28.3%;向省外运输焦炭6285万吨,增长14.8%。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销售稳中趋旺。全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3.4亿元,比上年增长15.2%,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3.8%。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048.6亿元,增长16.2%,县的消费品零售额297.8亿元,增长13.5%,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67.1亿元,增长13.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363.2亿元,增长14.8%;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96.3亿元,增长20.2%;其他行业零售额53.9亿元,增长6.8%。
表6:2006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分类情况表
单位:亿元,%
指 标
|
总 量
|
比上年增长
|
文化办公用品类
食品、饮料、烟酒类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石油及制品类
通讯器材类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家具类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
|
1.7
50.7
35.1
139.4
3.6
32.3
1.5
1.1
|
5.3
13.5
14.3
29.4
14.2
25.4
20.0
18.5
|
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430.8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增幅比限额以下贸易企业高3.5个百分点。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额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为26.7%,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年末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住宿和餐饮企业41个,全年限额以上连锁企业营业收入119.5亿元,增长14.7%。
七、对外经济贸易
进出口总额创历史新高。全年全省累计完成海关进出口总额6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5%。其中出口41.4亿美元,增长17.3%;进口24.9亿美元,增长23.3%。累计实现贸易顺差16.5亿美元。在出口中,一般贸易34.4亿美元,增长13.4%;加工贸易7.0亿美元,增长94.7%。在进口中,一般贸易18.8亿美元,增长19.8%;加工贸易4.2亿美元,增长74.9%。
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资源类产品出口比重下降,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比重上升。2006年,出口煤炭543.6万吨,比上年下降33.2%,出口金额3.5亿美元,下降28.4%;出口焦炭803.0万吨,增长34.6%,出口金额11.3亿美元,增长1.1%;出口金属镁16.2万吨,下降12.3%,出口金额3.0亿美元,下降4.7%,焦煤镁出口比重由2005年的54.2%降至2006年的43.0%。机电产品出口8.9亿美元,增长49.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9亿美元,增长84.2%。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由2005年的19.8%升至2006年的26.1%。
全省进口铁矿砂及其精矿750.6万吨,比上年增长16.7%,进口金额4.9亿美元,增长7.4%;机电产品进口8.8亿美元,增长18.5%;高新技术产品进口1.5亿美元,下降23.0%。
2006年与我省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74个,比上年增加8个。上亿元的贸易伙伴达到了14个。
表7:2006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情况
单位:万美元,%
国家和地区
|
出口额
|
比上年增长
|
进口额
|
比上年增长
|
欧 盟
美 国
日 本
韩 国
印 度
澳大利亚
东 盟
巴 西
中国台湾
加拿大
南 非
|
107735
67548
48025
48318
14257
4688
12
16501
7865
13564
4496
|
29.87
38.31
2.00
-7.94
4.48
17.57
16.37
-16.47
-27.77
62.32
50.84
|
58926
9641
22132
4990
26308
34605
20258
6026
4870
11809
6509
|
12.86
-21.93
72.40
15.67
-7.73
-7.38
―
73.61
-14.15
108.78
82.39
|
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50个。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13.4亿美元,按商务部口径统计为4.7亿美元,增长71.5%。
对外经济合作稳步推进,全年合同金额达到2.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0%,完成营业额2.9亿美元,增长53.0%。其中,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额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6%,完成营业额2.8亿美元,增长45.5%;对外劳务合作合同金额757万美元,下降45.0%,完成营业额628万美元,下降22.2%。年末全省在外人数2642人,比上年末增长16.8%。
八、交通、邮电和旅游
年末全省公路线路里程11.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751.8公里。公路密度72.3公里/百平方公里。
表8:2006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
指 标
|
单 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货物运输总量
其中:铁路
公路
货物运输周转量
其中:铁路
公路
|
万 吨
万 吨
万 吨
亿吨公里
亿吨公里
亿吨公里
|
131049.9
52474.1
78513.0
1521.8
1118.5
402.8
|
5.1
8.4
3.0
12.5
16.5
2.6
|
表9:2006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
指 标
|
单 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旅客运输总量
其中:铁路
公路
旅客运输周转量
其中:铁路
公路
|
万 人
万 人
万 人
亿人公里
亿人公里
亿人公里
|
42430.2
3759.6
38415.5
340.9
110.4
189.7
|
5.5
9.5
5.4
4.6
4.5
4.9
|
年末全省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45.6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24.0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2.4%,其中私人汽车97.0万辆,增长41.4%。年末轿车保有量46.4万辆,比上年末增长30.4%,其中私人轿车33.6万辆,增长40.3%。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32.9亿元,比上年增长54.9%。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2.9亿元,增长29.9%;电信业务总量310.0亿元,增长19.8%。新增局用交换机29.2万门,总容量达到662.7亿门。固定电话用户年末达到885.4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595.4万户,农村电话用户289.9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83.4万户,年末达到989.6万户。年末全省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875.0万户,比上年末增加71.0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55.6部/百人,其中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达到26.2部/百人和29.3部/百人。全省宽带接入用户达到127.9万户,增长26.5%。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全省接待海外旅游者57.4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7517.0万人次,分别增长36.1%和14.9%;累计旅游外汇收入1.6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414.8亿元,旅游总收入428.4亿元,分别增长41.3%、47.1%和46.7%。出境人数5.8万人次,增长10.6%。
九、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财政收入继续强势增长。全年全省完成财政总收入1048.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583.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8.2%和58.3%。扣除资源探矿权、采矿权收入,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为887.3亿元和422.4亿元,同口径增长20.3%和21.4%。增值税、营业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五大税种共计完成税收281.8亿元,分别增长15.7%、22.7%、12.3%、41.7%和14.8%,增收49.6亿元,占到财政总收入增量的33.2%。
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一般预算支出执行912.0亿元,比上年增长36.4%。其中基本建设支出增长7.9%,水利和气象支出增长17.3%,科学支出增长18.0%,教育支出增长17.7%,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5.0%,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增长22.7%,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增长17.8%,公检法司支出增长23.4%,文体广播事业费增长21.7%。
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656.0亿元,比年初增加1529.3亿元,与上年相比,多增338.4亿元,增长21.5%,增幅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4878.7亿元,比年初增加564.3亿元,比上年多增297.6亿元,增长13.0%,增幅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人民币个人消费贷款171.2亿元,下降27.9%,其中个人住房贷款106.7亿元,下降28.4%。全年累计现金收入17964.3亿元,累计现金支出18087.6亿元,货币净投放123.3亿元,比上年多投放91.4亿元。
表10:2006年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情况
单位:亿元,%
指 标
|
年末数
|
比上年末增长
|
各项存款余额
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其中:人民币
各项贷款余额
其中:短期贷款
中长期贷款
|
8655.98
2279.90
4846.15
4796.20
4878.70
2310.70
2059.00
|
21.5
29.6
16.3
16.4
13.0
8.1
19.9
|
年末全省农村金融合作机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余额931.4亿元,增长13.8%。
2006年,大同煤业、大秦铁路和潞安环能成功上市。太钢集团顺利实施了定向增发。
全年全省保费收入141.0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94.7亿元,增长14.9%;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分别实现保费收入5.6亿元和2.9亿元,分别增长13.1%和0.8%;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37.8亿元,增长19.8%。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5.3亿元,增长25.8%。其中,寿险业务给付5.5亿元,增长59.7%;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分别赔款及给付1.9亿元和0.9亿元,分别增长11.8%和15.0%;财产险业务赔款17.1亿元,增长19.9%。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省高等院校达到72所,山西大同大学经教育部批准于2006年正式成立。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9.0%。全省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2.0万人,学历教育招生0.6万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1.7万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共培训结业的职工、农民分别为40.7万人次、135.9万人次。全年扫盲班结业1.0万人。
表11:2006年各类教育发展情况
单位:万人
指 标
|
招生
|
在校生
|
毕业生
|
|
|
研究生
普通高等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
普通高中
初 中
普通小学
特殊教育
学前教育
|
0.56
14.60
21.51
25.32
62.86
52.49
0.09
32.84
|
1.44
44.64
53.23
74.71
191.70
337.76
0.60
61.39
|
0.29
10.84
12.90
22.22
61.70
63.53
0.06
30.33
|
全年全省共受理各项专利申请2824件,授权专利1421件,分别比上年增长42.3%和16.5%。其中,每10万人专利申请8.4件,接近“十一五”末规划目标(8.5件)。全省技术市场共签订技术合同517份,成交金额6.5亿元。通过技术市场向各类企业共转让科技成果350项。认定国家级企业(集团)技术中心12家。在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我省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六项。其中,由山西大学谢常德课题组完成的《纠缠态光场及连续变量量子通信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实现我省国家自然科学奖零的突破。
2006年,16个省级以上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共完成科工贸总收入1216.7亿元,增长32.6%;实现生产总值370.5亿元,增长20.9%;完成税收收入30.2亿元,增长47.3%;创汇7474.6万美元,增长42.4%。
年末全省共有省、市、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87个,国家检测中心2个,省授权行业建立的检验所(站)35个,监督抽查了396家企业39类773种产品和商品。全省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07个,全年完成强制检定计量器具38万台件。全省有气象台站121个,开展121电话天气自动答询的台站108个。全省有地震台站10个,专业遥测台网3个,数字遥测台网子台3个,流动测震台网1个,强震台10个。2006年,全省境内发生地震最大震级3.9级。全省气象系统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单位94个,防雹、增雨受益覆盖面积12万平方公里,增雨量8.2亿立方米。卫星云图接收点14个,酸雨观测站点5个,沙尘暴自动监测站点2个,自动气象站点73个。全年全省查处测绘违法案件79件,编制专题地图273幅(册)、地图集6册,航空摄影成果2623张,提供专题图集152册,软件系统开发19项,审核公开出版地图52件。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56个,文化馆119个,博物馆86个,广播电台107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8座,电视台10座。全省共有公共图书馆122个,馆藏图书7741.7万册,每万人公共馆藏图书2.29万册。广播人口覆盖率92.1%,电视人口覆盖率96.3%,有线电视用户320.9万户。全年生产故事影片14部,电视电影4部,数字电影1部。其中,电影故事片《暖春》获第十届平壤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奖”和第十三届中国人口文化奖广播影视类电影二等奖;数字电影故事片《王长喜来了》获国家第六届数字电影一等奖第一名。全年生产电视剧14部296集。其中,《八路军》、《吕梁英雄传》、《乔家大院》三部获第23届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舞剧《一把酸枣》、话剧《立秋》同时入选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其中,《立秋》赴我国台湾省交流演出,在岛内引起轰动。以“多元•和谐”为主题的2006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成功举办。
全年共出版报纸20.6亿份,出版各类杂志199种、4441万册,出版各类图书1813种、9337万册。年末全省共有国家综合档案馆131个,已开放各类档案63.9万卷(件)。新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2处,总数达到272处,居全国第一。
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968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445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3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1个。医院和卫生院床位10.4万张,每千人拥有病床3.08张。卫生技术人员14.7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6.7万人,每千人拥有医生1.99人,注册护士4.4万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44个,卫生技术人员5454人;卫生监督所56个,卫生技术人员1484人;乡镇卫生院1533个,床位21983张,卫生技术人员24581人。全省共有56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覆盖农业人口1244万人,覆盖率达到53.7%;实际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有1071万人,参合率达到有86.0%。
2006年,我省运动员在世界比赛中获铜牌1枚,亚洲比赛中获金牌2枚、银牌1枚和铜牌1枚。人均公共体育场馆面积0.92平方米。山西中宇篮球俱乐部和山西沃森路虎足球俱乐部成立,结束了我省没有CBA职业篮球俱乐部和12年没有甲级足球队的历史。成功举办了第十二届省运会和BMX太平大洋州系列赛暨全国自行车BMX锦标赛。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水资源总量88.6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5.4%;人均水资源262.6立方米,增长4.4%。全年平均降水量471.4毫米。年末全省6座大型水库蓄水总量3.7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减少0.2亿立方米。年末农村饮水安全未达标人口1025.6万人,当年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201.6万人。
“蓝天碧水”工程初见成效。2006年,全省11个省辖市的环境空气质量,太原、长治、晋城和朔州达到国家三级标准,占36.4%,较上年提高18.2个百分点;其余7个城市劣于三级标准。黄河、海河两流域山西段共监测的102个断面的地表水环境,符合Ⅰ~Ⅲ类水质标准的断面占20.6%,比上年提高10.0个百分点;符合Ⅳ~Ⅴ类水质标准的断面占20.6%,降低6.2个百分点;超过Ⅴ类水质标准的断面占58.8%,降低3.3个百分点。
年末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24.4%;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57.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2.0%,提高1.9个百分点。
全年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9.7亿元,比上年上升24.5%。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215.9万公顷,下降8.1%。其中,绝收44.1万公顷,下降22.7%。全年未发生特大森林火灾。
全年全省共建成自然保护区45个。其中国家级5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114.4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35%;共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26个,总面积达359.3万公顷。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4184人,比上年下降7.2%。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88人,下降18.5%;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0.845人,下降6.3%。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0981起,造成3413人死亡、12340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5422.9万元。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2006年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省总人口为3374.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3万人。全年全省出生人口38.6万人,出生率为11.48‰;死亡人口19.3万人,死亡率为5.7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75‰。
表12:2006年人口主要构成情况
指 标
|
年末数(万人)
|
比重(%)
|
全省总人口
其中:城镇
乡村
其中:男性
女性
其中:0-14岁
15-64岁
65岁及以上
|
3374.55
1451.39
1923.16
1725.49
1649.06
681.66
2449.92
242.97
|
43.01
56.99
51.13
48.87
20.20
72.60
7.20
|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027.7元,比上年增长12.5%,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170.9元,增长13.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迈上3000元台阶,达到3180.9元,增长10.0%,实际增长7.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53.3元,增长20.0%。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31.4%,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8.5%。城镇占人口20%的低收入者收入4213.4元,增长12.9%;农村占人口20%的低收入者收入1194.4元,增长10.1%。
图3:2000年以来全省城乡居民收入
年末全省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20.4平方米(城镇居民生活抽样调查数),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5.0平方米(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数)。
年末全省城镇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为73.8%。其中,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301.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6.0万人。参加企业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353.8万人,增加28.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296.0万人,增加7.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为200.4万人,增加49.7万人。
全年共有86.9万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共发放低保资金8.1亿元,城镇最低保障对象全年人均每月补差额为77.8元。
年末全省城镇有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933个,社区服务中心262个。各类福利院床位20142张,收养各类人员13729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31537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46038万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款7399.5万元。
注: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