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中国拟5年内建工资集体协商机制 广州指令性调控垄断企业工资  -36个大中城市肉价大幅大涨 民政部:确保低保家庭生活不受影响  -劳动保障部拟补8千亿养老保险空账 -商务部:外资并购仅占我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 逾4成顺差源于虚报  -石油商业储备发端 中石化奏第一响 核电"十一五"将实现三大任务  -审计署6管齐下堵社保基金漏洞 部分省市社保基金审计已开始 -周五沪指午盘收于4162.97点 "全民炒股"言过其实 基民热情不减 -奥运空气质量将实现五省联保 水利部急调长江清水注入太湖 -教育部将严惩高校"体制外"招生 民办高校招生收费成监察重点 -外资正式进入中国铁路运输领域 中国钢铁并未冲击国际市场
节能新政频出力度前所未有 节能风暴将带来什么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8 月 10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新华网北京8月9日电 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能源消耗增长仍然快于经济增长,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上升0.8%。实现全年下降4%左右的节能目标面临严峻挑战。

形势严峻,解决问题刻不容缓。近日,一系列节能降耗措施相继出台,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并提出抓好六项节能工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30个省级人民政府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能耗标准将成为政府核准项目的强制性门槛;中央财政将继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理顺能源产品价格,抑制能源成本消费,实行节能税收政策……

节能新政策频出,力度前所未有。这场“节能风暴”对经济发展将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能耗低、污染少的服务业将得到加快发展,高能耗产业过快增长将被遏制,节能型产业体系构建步伐加快,这些将是一系列节能降耗措施带来的最重要的变化。

业内人士分析,目前,从我国产业结构看,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第二产业,低能耗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比重偏低。按照有关部门的测算,如果我国的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可相应降低约1个百分点。

为此,大力推进结构调整,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成为重要的节能措施。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下一步的工作中将加强规划指导,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国家中长期节能专项规划制定各地区、各行业的节能规划;大力调整工业内部结构,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提高高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从严控制新开工高耗能项目;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

节能新政策的推出,将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出现新的突破。业内人士认为,工业是当前节能潜力最大的领域,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尤其应该引起关注。而建筑和交通是目前用能增长最快的领域,这两大行业的节能工作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目前,国家发改委已制定下发了《“十一五”十大重点工程实施意见》,明确了节约替代石油、热电联产、余热利用、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十大节能工程的主要任务。据测算,这十大重点工程“十一五”期间可实现节能2.4亿吨标准煤,对单位GDP能耗降低目标的贡献率近40%。

对于建筑节能,提出要严格实行节能设计标准,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对于交通节能,提出要加快淘汰老旧汽车、船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写字楼、各类经营场所、居民住宅中,广泛采用高效节能产品,在农村大力发展户用沼气,推广省柴节煤灶。

节能法制建设进程进一步加快,将是节能新政策带来的又一个重要变化。目前,《节约能源法》正在修订之中,配套法规正在进一步完善。主要耗能行业能耗准入标准、节能设计规范,主要工业耗能设备、机动车、建筑、家用电器、照明器具等能效标准也将逐步推出。

同时,实施强制性能效标识制度,扩大能效标识在家用电器、电动机、汽车和建筑上的应用,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促进企业加快高效能节能产品的开发。

有关部门还将加强节能执法监督,达不到最低能效标准的耗能产品,不得出厂销售;达不到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物,不准开工建设和销售;严禁生产、销售和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产品。

节能目标已经确定,各项措施正在推进。尽管任务十分艰巨,但只要全社会统一思想,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节能降耗目标是能够实现的。(记者孙玉波 刘诗平)

来源: 新华网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西气东输首批气田建成 可供气30年80多城市受惠
"六一"儿童节关注2000万留守儿童:发展之路遭遇体制障碍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