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传统文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缺一不可
那么,在当前情况下,如何才能拾起失落的传统节日,让其重新焕发光彩呢?
传承传统节日文化首推教育。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长许嘉璐表示,要从小培养对传统节日的情感,在此过程中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缺一不可。另外,教育还要符合中国人的心理和习惯,那就是在社会上树立楷模,可以是个人、家庭、学者、甚至地区楷模。
李汉秋、张希清等专家认为,传统节日都有着丰富的风俗活动,政府、社会、旅游等部门要给公众搭建一个平台,创造一个文化环境,找回原来传统节日失去的记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
张希清认为,仪式的重要性也不容小觑。传统节日的起源,大多与原始宗教仪式有关。它蕴含着最深层、最生动的民族文化因素,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意义。因此,应重视仪式的重要性,在仪式中体味传统节日的神圣性。但同样,仪式也需要创新。“可以从家庭和社区做起,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形成新的仪式。”张希清说,现在兴起的多元化的祭祀方式,比如集体共祭、植树、献花、诗赋、祭文、家庭追思会等都是仪式的创新。
除了要有节日仪式外,李汉秋认为节庆标志、吉祥物、花、歌曲等一系列的节日配套物也应逐渐健全。“比如节日纪念品,它可以营造节日氛围,是节日习俗基本元素的一部分。一提起那些熟悉的传统节日,就会想起节日纪念品。一提起纪念品,也会想起相应的传统节日。”李汉秋说。
“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边缘化,不是几十年的事,而是长达100年之久。现在我们开始重视了,要把我们老祖宗的文化精华重新拾回来,但恐怕进程还是非常缓慢的。要真正将中国的传统节日发扬光大,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李汉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