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守望传统节日?专家解读节日文化传承隐忧

2012年04月04日15:54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传统节日 节日习俗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文化断层 文化内涵 节日文化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新华网太原4月4日电(记者王菲菲 王学涛)4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这本是一个慎终追远,感恩先人的节日,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一节日在城市尤其是年轻人中已俨然与普通假日无二,传统传承令人担忧。

在包括清明节在内的四大传统节日已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今天,如何让这些节日不只是假日,如何发扬其文化内涵,将其真正返还民间的日常生活,成为不少专家研究和忧心的问题。

23岁的柴强刚出差回来就急忙往农村老家赶,他要和家人一起给已故亲人扫墓。这是他从小到大每年清明节都要参加的活动。

“妈妈会蒸一种特殊的花馍,四角各放一棵枣,中间放个鸡蛋,上面还有一条‘小蛇’缠绕。先拿到墓地上供,然后家人每人吃一个。”在太原工作的柴强说,一到清明节他就会想起自己的老爷爷和老奶奶,心中充满了怀念。

然而,这样的体验恐怕在城市生活的人已经很难感受到了。

“清明节只是一个休息和出游的机会,没什么特别的。”在北京工作的厦门姑娘林妮的想法透露了大多数城市年轻人的心思。

——“需要‘找回我们的节日’”

“我们很多的传统节日都淡化了,淡得快没有了,那些迷人的、诗意的、情感的节日,快要消失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也曾多次提出对传统节日传承的担忧。

他认为,这些传统节日与我们渐行渐远的原因有二:一是我们迅速由农业文明转向现代文明;二是我们曾经人为地削弱了自觉的文化,出现了文化断层。“现在来看这种断层是很可怕的,一代人的中断是疏离,两代人的中断会隔膜,三代人的中断就难以弥补了。” 冯骥才说。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节庆委员会主任李汉秋认为,传统节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当今社会是全球化的时代,面对强势的西方文化,中华文化要想在世界多元文化中赢得一席之地,就不应该抛弃传统,而应去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需要“找回我们的节日”。

李汉秋以清明节为例来说,清明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

“当我们站在已故先人的墓前,或者抚摸着已故亲人骨灰盒的时候,他们的一生浮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就不由地思考生命的意义和真谛。”李汉秋说,我们不一定与古人以同样的方式来过清明,我们会有所发展,但不能丢下清明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针对把传统节日过成普通假日的情况,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希清表示,把清明、端午、中秋确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历史性事件,标志着我们政府对传统文化态度发生积极而重大的变化。

“但节日跟一般的假日不一样,假日可以完全休闲,传统节日却必须要有特定的传统文化内涵。离开了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节日也就没有意义了。”张希清说。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