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高层阐述文化建设和改革 探寻六中全会脉络

2011年10月17日14:29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产业 转企改制 文化生产力 文化工作者 文化自觉 文化创新 改革和发展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高层越来越多地强调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被提升到发展全局、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也将审议相关课题的重要报告。

中国已经在经济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硬实力”逐渐增强的同时,提升“软实力”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在高层的持续关注下,中国近年来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盘点中国高层近年来在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要讲话和批示,从中或可能寻找十七届六中全会讨论文化议题的脉络。

胡锦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2011年

在今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发表讲话。他强调,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中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胡锦涛在会上表示,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胡锦涛相信,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010年

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问题”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胡锦涛还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要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快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

二是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三是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认真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精心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要精心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四是要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真正从群众需要出发,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吸收借鉴世界有益文化成果,推出更多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

温家宝:要把文化的改革和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

●2011年

9月6日,中央文史研究馆成立6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他指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和道德的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发展,没有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现代化。

4月14日,温家宝在中南海向新聘任的8位国务院参事和5位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颁发聘书,并同参事、馆员座谈。他指出,注重对社会转型期道德文化建设的研究。一个国家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真正强大的国家、受人尊敬的国家。要把道德文化建设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在全社会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要把依法治国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中取长补短,努力培育具有时代精神、深入人心、自尊自信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3月14日上午,温家宝在会见中外记者时说:“一个国家的实力不仅表现在经济上,而且表现在国民素质、文化发展和道德情操上。”温家宝提出,在“十二五”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要把文化的改革和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加强文化建设,改革文化体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文化队伍,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使中国文化有一个大发展和大繁荣。还要善于把文化传统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发扬国家的文化传统与吸收借鉴外国的先进文明结合起来,使中国的文化再展辉煌。

●2010年

4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刊登了温家宝的文章——《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几个问题》。在其中提到文化建设和发展问题时,温家宝强调要用用新的理念推动文化发展繁荣。他说,适应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政府要履行好发展公益性文化体育事业的责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和权益。公共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要向基层,特别是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倾斜,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创造更加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社会环境。

温家宝强调,在现代经济中,文化因素越来越重要,经济与文化越来越融为一体。一个国家,当文化表现出比物质和货币资本更强大力量的时候,当经济、产业和产品体现出文化品格的时候,这个国家的经济才能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才能具有可持续发展和持续创造财富的能力。国家的影响力,取决于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但归根结底取决于文化实力。文化的影响力更深刻、更具渗透性。今天的中华民族,在经济上能够创造奇迹,在文化上同样能够再创辉煌。

李长春:改革创新是推进文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2011 年

5月至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先后在山西、广东、吉林、北京考察调研,文化建设和改革是重点。他强调,当前,我国文化建设正处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促进繁荣的重要时期。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刻认识文化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深刻认识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责任,深刻认识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意义,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推进文化建设的强大动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根本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要求,以构建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主攻方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

4月30日至5月1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合肥举行。李长春对会议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着力破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转变文化发展方式,为“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他指出,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文化改革发展加速推进的关键一年。要紧紧围绕“三加快一加强”重点任务,按照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巩固提高、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要求,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按照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要求,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更好地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按照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提升我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文化改革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牢牢把握文化改革发展的主动权,努力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贡献。

●2010年

8月27日,李长春在重庆主持召开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调研座谈会。他强调,要进一步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文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使“十二五”时期成为我国文化建设的加速发展期,为推动我国从文化资源大国向文化强国迈进奠定坚实基础。

8月13日至14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青岛举行。李长春强调,要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在重点领域取得进展;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不断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推出更多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最大限度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

6月16日出版的2010年第12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的文章,题为《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建设发展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文章全面阐述了当前文化建设发展中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的十个方面重要关系,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与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的关系,“两种属性”、“两个效益”的关系,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关系,改革创新与加快发展的关系,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发挥政府作用与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促进繁荣与加强管理的关系,文化与科技的关系,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积极性与培养造就大批文化领域创新型、复合型、外向型、科技型等新型人才的关系。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