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广大民众参与 应给予适当补偿

2011年05月06日11:23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文化遗产保护 三普 红山文化玉器 铁选厂 保护生态 保护工程 郭大顺 牛河梁遗址 申遗 队员

倾家荡产做“文物的朋友”

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哈尔套镇是一个偏僻乡镇,但却陆续发现了文物遗址点32处。提到这32处遗址点的发现,彰武县文体局的李忠福说:“那得感谢我的文物朋友。”

李忠福说的“文物朋友”叫闫广化,今年78岁,家住哈尔套镇新发村东大窝堡屯。童年时给地主放猪,10个手指冻掉6个;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帮助下结婚并育有4个子女。老人对文物保护的热情多年不变。1979年第二次文物普查时,他就主动找到普查队员提供线索。上世纪80年代又帮文物保护部门发现许多文物遗址,其中有2处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立上“文物保护牌”后,老人一直看护至今。

老人生活困难,多年住在三间土坯房里。文物贩子到他家里去买过、盗过、抢过,但都没成功。他把100多件文物都交给了县文物管理所。文物贩子骂他:“你傻啊?都穷成这样还把文物捐国家。”老人说,“我想让子孙后代知道,我们这个小镇是咋走过来的。”“三普”时,普查队长再次走进他家时,土坯房换成了红砖房,但墙缝还没抹,老人说:“没钱买水泥了。”

辽宁省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陈术石向记者介绍,随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不断深入,“三普”已经不仅仅是“三普”队员的事了,很多热心群众也积极参与其中,为队员提供线索,提出保护意见,还将他们发现的珍贵文物捐给国家。

为了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文物保护的积极性,大连市启动了“大连市民推荐文化遗产活动”,得到了市民的热烈响应。日本警察所旧址、庄河战国时期的瓮棺墓群等比较重要的文物新发现,都是最先来自于市民提供的线索。

在丹东市,一位71岁的农民家里有一个古代磨米的石臼,他坚决不卖,主动把石臼交给了国家。“三普”队员在东港市孤山镇谷屯村进行普查,村民姜波听说后,主动将自己捡到的9件文物捐献出来,这些文物填补了东港市文管所收藏新石器时期骨器的空白。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