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辽宁千余处文物建筑消失 多系人为因素

2011年05月03日10:28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文物普查 文物保护单位 夏家店上层文化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 文物建筑 老街 旧址 移动 多系 历史遗迹

当城市的步伐日渐匆忙,当发展的洪潮淹没了记忆,当人们偶尔翻开一个城市的相册,发现身边的旧影还未来得及回味便已匆忙地消逝,留给我们的,唯有一声叹息。在辽宁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主办的杂志《辽宁记忆》中,我们读到了这样一段悲怆的文字。

文物消失80%以上系人为因素

辽金元时期的护心屯遗址,2009年因城市改扩建,农村变社区而消失;新石器时代的北岗子遗址,因修京沈高速公路卖土而绝迹;青铜时代的大林头贝丘遗址,1998年因建设高尔夫球场而被毁;明代的庙沟庙址,1987年因建养猪场而遭破坏;清光绪二十四年的蚂蜂庙址,改成了村委会办公室,庙里的铁钟被当废铁卖掉……

记者翻看着《全省三普消失不可移动文物汇总名录》,仿佛在翻阅着一本历史文化遗迹的墓志铭。在“总目录”登记表里,专门有一栏记载文物消失的原因。记者发现,消失的1000多处不可移动文物中,80%以上因城市建设、土地开发、生产生活等人为因素而消失。

“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奉天图书馆”旧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南一马路10号,多年来一直作为沈阳铁路局图书馆使用,是沈阳市第一批不可移动文物之一。当年,它表面上是一个文化机关,实质服务于殖民侵略机构,是日本人了解东北乃至中国的渠道,显露侵略者的阴谋野心,是日伪统治的“活化石”,是中国人被奴役的见证。2009年被拆除前,志愿者们多方呼吁,仍然未能改变其命运。如今异地重建于和平区南三马路10号。经过异地重建后,不要说原有的建筑材料已经被“脱胎换骨”,就是外观也由2层变成了4层,完全“改头换面”了。这与其说是“异地重建”,莫不如说是“择地新建”。志愿者孙叶新说,老建筑是城市的记忆,如果有一天所有的记忆都消失了,人们对这个城市也就不再熟悉了。他给记者发来三张照片,并问了记者一个问题:“尽管这个东西还在,但这还是原来的满铁奉天图书馆吗?”

伴随着汹涌而来的开发潮和建设潮,文物保护已经到了最危机的关头。姜念思对记者说,在谈到古城保护的话题时,总有人错误地以为保护古城、恢复古城风貌,就是要恢复历史遗迹,复建消失了的城墙、角楼、城门,甚至护城河。殊不知文物的价值在于原真性。复建、新建再好、再像,也是假古董,不具备任何文物的内涵和价值。我们应该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有价值的真文物的保护上,使它延年益寿。

辛占山说,一些地方政府法制观念淡漠,法人违法现象严重,导致文物大量毁损。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对政府部门政策失误、玩忽职守,造成文化遗产破坏、被盗或流失的惩罚力度。

除了生产、建设、开发,一些不法分子的黑手也屡屡伸向文物古迹。辛占山痛心地说,近些年来,破坏古墓葬的现象非常严重,几乎每年都有发生。2009年,仅辽宁朝阳县一年就破获盗墓案件30余起,抓捕犯罪嫌疑人40多人。被盗的多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辽代贵族墓葬,收缴的100余件文物中,珍贵文物就占70多件。

位于辽宁西部建平、凌源两县(市)交界处的牛河梁遗址,以确凿的考古实物证明五千年前这里曾存在过一个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这一重大发现把中华文明史提前了一千多年。如此圣地,竟有企业主指使他人,动用大型机械,使用爆炸物品,在遗址群内大肆开采铁矿石,致使红山文化遗址遭到严重破坏。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