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武:文化建设是国家软实力提升的核心

2011年03月29日16:24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动漫游戏 转企改制 科学发展观 CNTV 国家汉办 十二五 公共文化 走出去 动漫产业 文化建设

这些年来,我国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我们确定的原则就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它是要以政府为主导,以政府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不断建设相应的设施,覆盖全国城乡,要不断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要不断提高产品服务的质量,促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广覆盖、高效能方向转变。现在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

“十一五”期间,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经初步建成,即国家级、省、市、县、乡、村六级。比如说博物馆、文化馆、农村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还有城市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都在老百姓身边,使老百姓在很小的半径范围内,不出5公里、10公里,就可以参与文化建设、文化创作、文化活动。

在“十二五”规划中,我们要把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来抓。大体上还要抓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硬件基础打牢,建立设施网络,初步实现全国省、市、县文化馆、图书馆达到三级以上标准,这是硬件方面需要做的事情。

另外,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文化中心已经建设完成了,还有拾遗补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些文化站、文化活动室的设备配备、内容填充、专业人员配置,以及长效机制建设,需要进一步下工夫去抓。另外,我们还要加快地市级的公共文化设施新建、改扩建步伐。现在一个地市级的城市,有的图书馆体系还不健全,有的博物馆体系还不健全,有的文化馆体系还不健全,我们要进一步把这些建设好、扩建好。

农村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经建成了90%多,那么剩下的百分之几,可能也是难度最大的部分,属于边远地区、边疆地区、山区和贫困地区,需要中央政府和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力度,争取把它百分之百地建成,因为公共文化服务最大的特征就是均等化。在我国,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我们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就要特别向边远地区、贫困地区、落后地区投入更大的力量。

还要加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经费保障、优秀文化产品普及和推广等机制,因为群众需求是多层次、多样化的,我们要根据群众需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把最优秀的文化产品、群众最需要的文化产品,及时通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输送下去,使大家能够接受这种服务、享受这些产品。比如我们的公共图书馆,要实行总分馆制,没有演艺场所的地方,要通过流动舞台车加强流动文化服务等。

还要加强城市社区文化管理。因为我国文化设施过去分散在不同的领域里,除了博物馆、图书馆属于文化部主管以外,大量公共文化设施在不同的领域里,我们建立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是要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加大跨部门、跨领域、跨系统的文化项目的共建、共享的力度,加强基层文化资源的整合,充分发挥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等各方面的积极性,来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共享和利用。农村文化的建设布局、规划和管理,要实行城乡统筹,要和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相统筹。

举一个例子,如教育系统,农村一大批中小学由于农村结构、布局变化,村里小学校整合到中心校,原有校舍空下来,这个校舍我们希望利用起来,作为村文化活动中心。已经结合起来的地方,试点效果非常好,我们正在和教育系统联合研究怎样更好地把几十万所农村中小学空出来的校舍作为农村基层文化活动中心来使用,这就是资源整合了。

另外就是要实施重大的文化工程,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模式,把公共文化工程建设成资源优质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高效、网络全面覆盖的优质工程。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经建设了近10年,资源总量达到105TB,在全国城乡建立了县中心,有几十万基层服务点。政府购买全国优秀文化资源的版权以后,把资源进行数字化,通过各种网络推送到农村,只要在基层服务点有电脑,有终端可以上网,就可以调用公共文化信息。

主持人:免费的吗?

蔡武:免费的,有电影、电视剧、图书资料、信息资源,还有农业科技知识,还有中小学教学辅导材料,全都是免费的,非常实用,覆盖面也很广。而且在有的地方,比如辽宁省借助有线电视、IP电视网络,农民在自己家里就可以进入信息网络,这就是数字化服务。我们正在全国进行一个试点工程,叫做公共电子阅览室。针对网吧管理中出现的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内容管理等方面问题,我们希望通过在各级文化机构(图书馆、文化馆等)设置公共电子阅览室,来为低收入群体网民、农民工提供免费上网场所。

我刚才参观中国网络电视台的设施,其中有游戏频道,以后我们可以合作,这是我们要实施的创新服务模式的重大工程。还有我们要大力加强基层的文化队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活动起来,一定是要有一个组织者、引导者,比如说乡镇文化站,2个到3个固定工作人员,他们是多面手,他们要辅导基层民众开展文化活动、歌咏活动、舞蹈活动、节庆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要提高这一批专职、兼职文化工作者的素质。

目前全国专职文化工作者有24万人左右,兼职的300多万人,我们计划在“十二五”期间,争取把这支队伍的骨干都能够培训一遍,直接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

主持人:要培训300多万人?

蔡武:差不多,366万人的业余文化队伍,24万人的专职队伍,将近400万。我们下一步工作,要专门发一个关于县级基层文化工作的意见,编制规划已经都有了,我们正在做这个事情。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研究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规律,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我们在全国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建设的研究和示范区的建设,在一定的区域范围里,把社区的公共文化服务相关资源整合起来,使之体系化、制度化,使它真正成为一个高效运转、可调控、技术很先进,又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的完整的服务体系。这也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甚至最重要的内容。

主持人:我注意到您刚才提到均等化,并且提到农民工的问题,现在有一个调查数据说,相比过去,农民工的文化生活丰富了许多,但是离他们的实际需求仍然有很大差距,他们这样一个特殊群体,精神文化需求怎么样得到保证,怎么样使文化服务惠及更多人?

蔡武:我们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城乡统筹是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调查中发现,大概每年有1.5亿农民工,他们是工人,但他们的农民身份没有变;说是农民,但已经脱离农村,从事工业和城市建设。1.5亿农民工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们进到城市里工作,基本上享受不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而城里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他们又有相当的距离,这种距离不仅有空间的,而且还有其他方面的。原来的设计思想、准入条件等都没有考虑到这个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要解决1.5亿农民工的文化生活问题,实现他们的基本文化权益,读书看报、收听广播电视、参与文化建设、文化创造,满足他们的基本多元化文化需求,是一个重大课题。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做了调研,我们高兴地发现,农民工进城过程中,他们所在的企业、社区已经想了很多办法,加上我们的文化体系,如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免费开放,给他们提供了一些条件。他们所在企业有这样一种社会责任,我们文化部门也有这样一个社会责任,要关注这个问题,要帮助相关的部门,来解决这个问题。

今年初,我们把全国优秀农民工的优秀节目调过来,在北京五棵松体育馆搞了一场慰问农民工的演出,节目主要由农民工表演,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我们希望能够跟相关部门,比如农业部、人社部、农民工工作办公室等一起合作,建成政府主导、企业共建、全社会参与的农民工文化建设机制,各级党委、政府在关注农民工经济待遇的同时,一定要切实关注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另外,要唤起全社会树立尊重、理解、保护农民工的意识,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角度,加强对农民工的文化引导,强调用工企业在农民工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社会责任,同时唤起全社会积极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农民工文化工作的局面,这是第一点。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