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块石刻印证一段长城史 辽境明长城两疑问解开

2010年12月23日17:05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石刻 清河城 明代辽东 隆庆元年 兀良哈三卫 萨尔浒大战 小凌河流域 夯土版筑 明长城 长城的历史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绥中县境内山峦上的长城。摄影/徐丹伟

重磅发现

这次全省明长城资源调查中,在葫芦岛地区发现了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文物——石刻。新发现的3处石刻分别为鼓山长城题刻、椴木冲楼题铭记碑和将军石摩崖石刻。此前关于辽东镇长城的碑刻很少发现,今番3处新发现的石刻,为研究明代辽东镇长城提供了全新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意义。

将军石摩崖石刻

具体内容

大明隆庆元年春日

万古擎天

兵备副使张学颜题□□□□□年春日重修永镇关辽永安堡都督佥书邵升题

解读:

这是在葫芦岛绥中县境内新发现的长城石刻。当时,普查队员们在獐狼铳村东北大风口水库北岸将军石山南侧的山崖上发现了它,石刻上字迹清晰、字体也较大。

石刻分为东、西两处,东侧石刻高2.7米,宽0.9米,楷书阴刻“万古擎天”一行4个大字,每字的规格为70厘米×62厘米;上款署“大明隆庆元年春日”,下款署“兵备副使张学颜题”,每字规格为18厘米×13厘米;西侧石刻通高3米,宽1.04米,楷书阴刻“永镇关辽”一行4个大字,每字的规格为53厘米×53厘米;上款署“□□□□□年春日重修”,下款署“永安堡都督佥书邵升题”。

此石刻为明代隆庆元年所刻,记录了明代永安堡长城修筑的工委官员。张学颜是继毕恭之后躬巡辽东边墙的又一位封疆重臣。

这处大型摩崖石刻的发现,为研究明代辽东镇长城从正统至隆庆年间的历史沿革及这一时期的巡边事略,提供了全新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鼓山长城题刻

具体内容

重修永安堡石匣口边工题名

宁前道兵备佥事李松前屯游击都指挥刘潘

□□□□

备御□□景岳游营中军吴疆备御中军杨武烈

千总官孟国忠张良臣把总守官

指挥 孙标 镇抚王煦千户何世臣朱旒胡永□

捕盗指挥于乔

防工官提调指挥吴□守堡指挥陈伯侯把总指挥程邦□

亢思恭陈邦刘进忠收支钱粮官掌印指挥杨绍勋 经历王泮

万历元年九月十二日立

解读:

位于葫芦岛西部的九门口水上长城举世闻名,记者在葫芦岛探访长城时,看到了另一处水上长城——比九门口长城更具古韵的鼓山石匣口水上长城。

在永安堡乡边外村石匣口屯北侧的公路旁边,记者看到了一座残破的城门基座,绥中县文物管理所副所长王建华介绍说:“这里曾是古河道,但现在已经分辨不出了。长城就是横跨河面修建的,在河对面的山崖上有一处石刻,记载的正是修建这段长城的历史。 ”

记者循小路来到王建华所指的山崖边,看到了石刻。山崖上四处长满1米多高的灌木和野草,石刻前只有一块仅容得下两人站立的空间。王建华说,今天运气不错,正好下雨了,石头很潮湿,这样就不用再向上面泼水了——如果在平时,未经雨淋,石刻上的字是很难看清楚的。

再看题刻,分辨字迹还是要费些力气。这方石刻已经有430多年的历史了,风化得比较严重,较难辨认,只有拓下才会看得清楚。

王建华说,它刻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为阴刻楷书,竖刻17行,共计147字,记录了石匣口长城修筑工委官员们的名字。

椴木冲楼题铭记

正文

椴木冲楼题铭记钦差巡抚辽东兵部右侍郎张学颜钦差镇守辽东总兵官左都督李成梁钦差整饬辽东宁前兵备

山东按察司副使李松钦差广宁前屯等处游击将军杨绍勋

钦差京营游击将军杨五典钦差广宁右营游击将军王大璋

前屯城备御章应选各项修防委官游营中军 张箴 千总 刘恩慕成勋

备御中军陈邦 把总亢思恭盛守廉任中秀王访杨国高承恩

监运钱委官

指挥 李思乔祝光诏叶万钟经历张承谐 镇抚蓝延武万历五年闰八月吉旦立

碑阴

管匠役委百户 汪承祖

石匠 刘三汉刘真泥水匠魏国仕傅仲仁蓝守益王五子

解读:

该石碑在椴木冲长城敌台西侧的墙体上,保存较好,所记载的内容为研究辽东镇长城具体修建年代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本文中三方石刻拓片均为模拟图。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