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有中国名字了!”这些天,在奥运村运动员村里的中文学习区,前来学习中文的外国运动员总会这样高兴地告诉同伴。据不完全统计,运动员村开村十几天以来,已经有来自美国、英国、巴西、西班牙、意大利等四五十个国家的500多名外国运动员、教练员走进中文学习区当起了小学生,并有了自己的第一个中国名字。
位于运动员村里商业街上的中文学习区虽然只有50多平方米的空间,但是走进这间小屋子,记者的第一感觉就是特别的休闲、温馨,沙发、书架、古筝、笔墨纸砚。“你好”、“谢谢”、“对不起”……在老师的领读下,两位运动员一边看着投影仪上的汉字和汉语拼音,一边学着说中文。负责人姚远告诉记者,中文学习区是由国家汉语国际推行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共有26位经验丰富的大学老师,这里特别受欢迎,每天都有三四十名运动员、教练员来这儿学中文,一位加拿大的举重运动员已经来过三次了。除了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老师们还会根据运动员、教练员的运动项目来教一些与奥运相关的词汇和情景会话,比如“我是篮球运动员”、“恭喜你得了金牌”等等。
当然,运动员们最喜欢的内容则是请老师为自己起个中国名字。“我们会先翻阅百家姓,然后综合考虑运动员的原名、参加的比赛项目以及他们对中文的发音难易程度等因素来为他们起名字。”姚远告诉记者,比如他们曾经为一位名叫RICARBO MOREIRA的巴西跳水教练起了个“孟波”的中文名字,为一位来自西班牙的女子艺术体操运动员SARA BAYON起的名字则叫“夏兰”,很有诗意。
或许是观看了一场唯美的奥运会开幕式,运动员们对古筝、毛笔、砚台等等也特感兴趣。“在中国的电影《功夫》里好像见过这个乐器,威力巨大,中国的武林高手是不是都喜欢把乐器作为武器?”一位摩尔多瓦游泳运动员在有了自己的中文名字后,又对古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还坐在古筝前假装弹奏,模仿起电影中的动作,“我好像也是中国的大侠了。”(记者 于海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