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方案处于绝密状态
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队根据几个月来掌握到的情况为发掘制定了周密的开门方案。由于方案并未通过评审,目前还属于绝密材料,不过,专家对如何打开地宫进行了合理性猜测。
首先找到真正大门:专家指出,下一步考古将首先把青石板和覆砖清理和吊运出去,并继续下挖,清理夯土和积石,直到最终发现地宫盖板;
其次进行地宫加固:地宫为竖坑结构,由于南京属于多雨地区,极容易发生坍塌,必须采取对地宫壁进行加固保护,可能采取以往古井的发掘保护,采用沉井技术———即在地宫壁安放一个圆柱形钢架;
开门前后的勘测:开门前利用先进遥感设备对地宫的大致形状、容积和物品位置进行测量;开门后,则对环境气体、温湿度以及液体酸碱度等一一测量,制定文物提取方案;
提取文物:这项工作才是最关键的所在,专家告诉记者,提取前要做好所有数据保存工作,比如保存图像、绘制详细的分布图和物品的摆放位置、朝向等、为器物编号等等,之后才能逐件提取,特别针对丝绸、纸质、漆器、木器以及保存状况不佳的文物,每一件还要制定专门的提取措施,并同时进行留存画面、文字、标签、登记等。
运送出地宫:地宫距离地面5米,如何稳妥地把地宫内的文物一件件安全送出去,十分重要,采取专业吊运。
临时保存:为了模拟地宫内的低温、湿度较大的环境,文物提取出来后,暂时将放入冷藏柜以及采取更科学的措施进行环境控制。并将于当天采用特殊措施运回南京市博物馆的专门实验室进行保管。
二次考古:一些文物将在专门实验室内进行二次考古,比如丝绸、舍利函等,尤其是舍利函这样的套型器,必须在最充足的准备下才能进行考古。
专家称,其实无论哪个步骤本身就已经很复杂,而且每个步骤都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情况,使得考古产生变数,都需要专家组的具体专家严阵以待。
地宫发掘不进行直播
七年前,杭州雷峰塔地宫发掘采用了“现场直播”方式,对外进行考古过程的直播,引起了全国关注,大报恩寺塔地宫发掘有没有可能采用“直播”?
市文物局副局长杨新华告诉记者:出于保护文物的慎重考虑,此次地宫发掘将不进行“现场直播”。
杨称:不进行地宫发掘直播不等于大报恩寺塔没有宝物,实际上,由朱棣下旨给予特殊待遇的“准宫阙规制”的大报恩寺塔,是明代国力最鼎盛时代所建的”标志性工程“。无论地位、形制、规模和历史丰富性,都远远高于雷峰塔,而且先前的勘探表明,大报恩寺塔地宫相对保存完好,不出意外,应该会有足以震惊世界的发现。
另外,杨新华告诉记者,今天距法门寺地宫发掘已经20年,离雷峰塔地宫的发掘也已经有七八年,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的水平手段应该先进得多。但对此次地宫发掘依旧不能不谨慎。因为任何考古发掘其实本身就是对文物的损坏过程,而这次考古显然已经不是仅仅属于南京市和文物界的事情,因此务必把损伤降到最低。
大报恩寺塔地宫的发掘究竟将如何进行?大报恩寺塔地宫内又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专家将如何挖掘大报恩寺塔内的文物?请关注本报近期的相关报道。 (朱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