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高校扩招

2013年11月08日18:04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高校扩招 高校招生 高校毕业生就业 高校在校生 私立高等教育 教与学互动 生师比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 自主学习能力 高校办学

扩招三大好处:打破二元结构缓解就业压力拉动投资消费

扩招以来,一大批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极大地提升了从业人员的素质,加速了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进而增强了我国人力资源的国际竞争力。据统计,仅2005年,从业人口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数由2000年的2800多万增加到4500万,在业人口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数的比例也由4%提高到6%。目前,一年大学毕业生500万,主要在城镇就业,而新增的城镇就业岗位是1000万左右,这就意味着新增的城镇就业人口当中,一半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扩招,对于我们劳动大军的素质,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

每当新年一过,上亿农民工浩浩荡荡开进城市。多年来,这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然而,年复一年进城之后,农民的地位并没有改变。而农村的学生通过高校扩招,则可以实现根本性改变,彻底融入城市。以湖北省为例, 2006 年高考53 万人报考,农村人口 27万,占51%;2007年50万人报考,农村人口29万,占59%;2008年52万人,农村人口33万,占63%。可以说,大学扩招,大部分是面向农村人口。过去,农村一个家庭有一个大学生就了不起,现在有两个也不稀奇。扩招,是加快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重要措施。

高校扩招,促进地(县)级市以职业技术学院为主的高校的新建,使高等学校布局下延,为许多地、县级市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据不完全统计,1999-2001年间,仅教育部备案的地、县级市高校增加160多所,占全国新增高校总数的一半,为当地培养了大批应用技术人才,推动了科教兴市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统计表明,1999年以前,我国高职、高专的招生规模占整个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比重,大致为1/4左右,而目前已略超过一半。许多高职院校在1999年前只是中专、中技校,自主办学规模大都不到2000人,而现在许多学校发展到8000人甚至1万人以上。这些院校在办学层次向上“跨越”的同时,办学规模在短时间内急剧扩张。

高校扩招,大幅度提高了高中的升学率,缓解了巨大的就业压力,积极有效地发挥了高等教育对劳动力的蓄水池功能,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对个人而言,经过大学教育,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创业能力、就业竞争力也得到加强;对国家而言,不仅缓解了当前的就业压力,而且,未来新增的劳动力水平和结构也将得到有效改善。

武汉市一位领导深有感触地说,2002年,他开始管教育,当时是工业调整最痛苦的几年,适逢下岗高峰,再就业摆在优先地位。武汉再就业人员当时有30万。多亏扩招,缓解了就业难。6年时间,武汉市再就业人员就减少到了几万人。

自扩招至2001年起的三年间,累计投入国债资金70多亿元,主要投向高等教育,并拉动各方面的配套投资120多亿元;扩招后新增67所国家批准、承认学历的民办高校和100多所普通高校的“二级学院”,至少拉动200多亿元的社会资金投入。另外,据初步统计,三年扩招中仅学生公寓建设一项,就拉动了社会资金投入200多亿元,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上升势头更加强劲。2007年,全国民办普通高校已达295所,这项数字也是惊人的。

另一方面,扩招也同时带动了教育事业、餐饮服务、交通运输、出版印刷等相关教育服务业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地创造了数以千万计的新就业岗位,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增加了教育从业人员,带动了教育相关行业的发展。自扩招至2001年,仅高校专任教师就增加了12.46万人,2003年我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达到72.5万人,比上年增加了10.6万人。如果以5个学生创造一个就业岗位计算,庞大的扩招数量,为解决我国劳动力就业问题提供了一个具有相当可观的发展空间。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