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高校扩招

2013年11月08日18:04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高校扩招 高校招生 高校毕业生就业 高校在校生 私立高等教育 教与学互动 生师比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 自主学习能力 高校办学

参加高考咨询的家长和学生

1、扩招背景:适龄青年上大学的比例仅为4%

回望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的大学生,不论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不论家庭是否生活困难,每个人从学费、生活费到杂费全额免费。

直到1997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才5%左右,这种规模跟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速度是不相适应的。

根据联合国统计数据,扩招前中国18-22岁的适龄青年上大学的比例为4%,而当时人均GDP不到中国一半的印度适龄青年上大学的比例为8%。当时人均GDP和中国不相上下的菲律宾,这个数字是20%,人均GDP略高于中国的泰国,这个数字是31%-37%左右。

扩招前中国大学教师与学生比是1比7,包括行政管理人员是1比3左右。平均每一个老师教授7个学生。而美国比例是1比15,在一些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为1比30-50左右。当时中国大学的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

中国5%左右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远低于发达国家80%左右的水平;高中毕业生千军万马猛挤高考独木桥;竞争激烈带来沉重的学业负担,人们从批评片面追求升学率到抨击应试教育……在此背景之下,大学扩招被看成一剂良方。大学扩招,即“积极发展高等教育”,成为当时教育界的普遍共识。

1998年11月,亚洲开发银行驻北京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以个人名义向中央写信,提出《关于启动中国经济有效途径——扩大招生量一倍》的建议书。他陈述5个理由支持大学扩招:其一,当时中国大学生数量远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其二,1998年国企改革,大量下岗工人进入就业市场,如果大量年轻人参与竞争,就业将面临恶性局面;其三,国家提出保持经济增长8%目标,扩招前经济增长率为7.8%,急需扩大内需,教育被认为是老百姓需求最大的;其四,当时高校有能力消化扩招,平均一个教师仅带7个学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高等教育的普及事关中华民族的整体振兴。

建议很快被有关部门采纳,基于“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四大目标的高校扩招从此进入正轨,拉开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大幕。

2003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接受访问时说,大幅度扩大高等学校招生规模,是1999年6月上旬朱镕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决定的,是在1999年6月中旬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朱镕基总理宣布的。

1   2   3   4   5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