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过去增长没有把消费提到很高的位置是一个很大的失误,实际上导致了增长和分享不同步。”中国社科院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晓晶认为,扩大内需本身既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个办法,也是让老百姓分享发展成果、获得实际利益的办法。
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是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祝宝良认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的核心在于收入分配,必须提高扩大内需长效机制收入分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而粮食、产品安全和消费环境改善等也是扩大消费的推手。
张晓晶还认为,扩大内需也不能光是扩大消费需求,中国现在的发展阶段,投资一样很重要。投资需求主要是结构的调整,不是总量扩张,结构调整包括投资主体结构是国有还是非国有,投资方向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一般经济建设,投资产业是三大产业的哪个产业等。
祝宝良说,在规划中其实已经为中长期投资指明了方向,其中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现代能源产业等。总的来看,近几年投资增长过快,投资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
关键词:产业和区域发展
产业和区域轮动挑“十二五”大梁
公报
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主要涉及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发展海洋经济。
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
国家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对记者分析道,“十二五”规划为我国找到了启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两大路径:产业轮动和区域轮动。如果把产业轮动看成是立轴,把区域轮动看成是横轴,那么产业和区域就构成中国未来立体式的发展框架,更能够发现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
“十二五”是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的关键时期,张茉楠说,这一轮中国经济的下滑虽然有国际环境的影响,实际上也有中国经济内在的因素影响。所以,要启动新一轮经济增长,必须有一些新兴先导产业带动。
在她看来,区域发展更多的是从空间范畴进入“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在“十一五”就已提出,而“十二五”是具体实施时期,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是主导,是增长目标,所以,主体功能区就是增长路径的模式选择。只有路径选对了,未来才不至于南辕北辙。
张茉楠认为,区域优势互补应该发挥分工优势,以往我们的区域发展出现同质化问题严重,像上海发展总部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而一些中小型城市也按照这种思路发展,这不是有效的竞争。“十二五”时期就应该提倡差异化发展思路,不同城市有不同的地域特点,就应该不同地区协同运转,也就是像北京、上海、天津和广州等大城市把高端的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的价值链配置到周边的中小城市,形成一个完整的、分配有序的产业链。
她说,“十二五”时期是产业和区域发展践行践实的5年,“十一五”以前更多地关注经济的增长,未来中国更多地要关注经济、环境和能源3大领域(俗称“3E模式”)协调同步增长。如何实现产业和区域整合并做强做大?现在我国的区域发展更多的还是行政行为,不是经济行为,真正要实现跨区域的产业布局,就要打破区域的行政壁垒和区域同质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