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林毅夫结束了在国务院研究机构的任职,和几位从海外归国的经济学者一起,创办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1993年,中共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了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林毅夫和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有了更加宽广的舞台。
主持人:为什么在1994年的时候,离开了国务院的发展研究中心,在北大成立了一个中国经济发展中心?
林毅夫:我想主要就觉得中国的现代化它需要不是一个人,它需要一群人,我们已经进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那我们就要训练出一批懂市场经济体系的学生的年轻人,那么我们要训练他的话,我们就必须要有一群能够真正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来研究中国的现象,然后来形成新的理论来教育学生,另外到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并没有切断我对政府建言献策的这个渠道,因为政府还是基本上只要有好的建议,他都会听的。
主持人:在你创办这样一个经济中心的时候,脑海中对它的构想是什么样的?
林毅夫:我想目标追求的也是很明确,当时有三个目标。第一个就是提供一个现代的经济学的教育,第二个是深入研究中国的现实问题,然后提出政策建议,进行理论创新。第三个是推动了我们经济学界跟国际的交流,一方面去了解国外的,同时也让国外了解中国的。
在林毅夫和同事们的努力下,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已经成为当今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经济研究机构,在粮食问题、电信改革、银行改革、WTO、通货紧缩、宏观调控、土地问题、农民工问题、住房问题等几乎所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中,都有这个独立的经济研究机构发出的声音。
主持人:我曾经看过一家媒体对你的采访,你当时说,就像军人最高的理想是希望马革裹尸牺牲在战场上一样,/说你的一种对自己的预期就是希望累死在自己的书桌上,为什么会这样?
林毅夫:这个当然是一种心态,但是你看真能战死在沙场的军人是非常少的,要累死在书桌上也不是那么容易。
主持人:这是经济学家的狡猾,把几率都算进去了。如果有足够的时间最想做的是什么事?
林毅夫:我想这个研究是一直不会放弃的。因为我不管扮演什么角色,研究都是基础。我当老师,我教课,教好课,那么我没有研究我没有办法教好课。
这是2008年新学期的第一堂课,讲台上的林毅夫当天刚从欧洲飞回北京,他还来不及休息调整就直接走进了课堂。教课占据了林毅夫学术研究之外的大量时间,每学期他至少要开三门课,而他的课一直受到学生们的追捧。在学生的眼中,林毅夫不仅是满腹经纶的师长,也是备受关注的明星人物。
主持人:什么时候到世行去赴任?
林毅夫:5月底。
主持人:这个时间是谁的选择,是你的选择还是世行的选择?
林毅夫:世行倒是希望我早点去,因为他前任首席经济学家去年十月份他就离职了,然后他希望我是2月底去,但是我后来跟他提出是到5月底去,因为这个学期的课已经安排了,所以作为老师还是应该把课教完。
主持人:那现在离到世行去,时间已经进入到倒计时的状态了,没有几个月了,这段时间你准备做些什么呢?
林毅夫:首先还是把书教好,这个站好最后一班岗,再一个的话,因为是中心主任,要把中心的这些事情安排好,然后还有这些社会兼职的事,一方面还是在没有辞职之前把这些工作做好,二方面也要跟人家通知说我即将离开了,所以有一些该交接的交接,该安排的安排。
主持人:有了林主任的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和没有了林主任的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会有什么区别呢?
林毅夫:我想会更好。
主持人:我认为这是一种谦虚的话。
林毅夫:不是,因为我也仔细考虑过这个问题,因为我们中心有很好的制度,我们中心,实际上是中心的教授会是领导的中心,不是我个人的,我们共事的基础决定了中心的发展,那么这个制度存在的,我相信我们中心的传统,我们中心未来的发展,应该就有基本的保证。第二个我们中心有能力的人很多,我相信新的领导人上来以后,那么他还可以给中心创造更大的舞台,更大的空间。
主持人:结束世行的这个任职之后,在四年之后你会再回到这个地方吗?
林毅夫:应该是的。
主持人:为什么?
林毅夫:这是最符合我自己的意愿跟兴趣的地方。
2008年5月底,林毅夫即将到世界银行走马上任。世界银行是全球最大的发展机构,拥有184个成员国和近万名从事发展工作的专业人员。作为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要管理世行庞大的研究部门,制定世行发展战略,而身兼高级副行长,他还要参与国际经济关系的协调。在林毅夫之前,世行历史上有6位首席经济学家,他们都来自西方发达国家。
林毅夫:大家对我有很高的期望,那么对我来讲,可以讲说,也是一个很高的挑战,所以我实际上是抱着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来接受这个新的任命。
主持人:那么在历史上,什么人能够担任世行的首席经济学家?
林毅夫:一般都还是在学术界有很高建树的这些著名的学者。因为世行首席经济学家这个位置,应该讲起来是经济学家在世界上最高的公共职务。那么他有很大的影响,我们知道,经济学家追求的,可以说从亚当·斯密一开始,都是在研究为什么一些国家比较富有,一些国家比较贫穷,然后希望让贫穷的国家可以变成富有的国家,这是经济学家200多年来一直在追求的一个问题。那么世行他可以讲说是国际上最大的发展机构,也是聚集了世界上最大的一批研究发展问题的经济学家。那当世行首席经济学家这个位置,对世行它的业务方向,以及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跟它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后,对世界上可能发生的影响,应该讲是一个最关键的机构。那么首席经济学家是负责这项业务,会是有很大影响的一个工作。
主持人:那在这段时间内,会不会也应该对世行进行一个预习的工作?
林毅夫:当然,同时要开始熟悉世行的工作,因为世界银行他这样一个"knowledge bank",是一个知识的银行。从钱来讲,他当然也不是很少,但是它跟其他的商业银行最大的差别就是,他给发展中国家的任何贷款项目都要包含有新的知识的成份,那么首席经济学家他就要帮助世行来确定给发展中国家什么样的贷款项目,那么这个贷款的项目怎么样对发展中国家解决他们发展的问题,改革的问题,有什么样的推动的作用。
主持人:在世行的角度再去关注中国的问题,和直接就扎根于中国关注中国的问题会有什么不一样?
林毅夫:根本不一样,在中国的话,我们想每天都在这个地方,生活在这个地方,对于一些问题知道得会比较地快,比较直接一点。在世行是远距离,那么来关注中国,相对来讲会比较间接一点,但是各有好处,中国有句话,不见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然后隔远一点的话,有时候可以看的更清楚一点。
主持人:四年之后,当离开这个世行的位置的时候,希望别人对你的评价是什么?
林毅夫:我想我会尽我的力量去做,然后希望对世行追求的目标,对其他发展中国家要解决的问题有所贡献,但是怎么评价还是让别人评价吧。
主持人:我希望在四年之后,当你从世行这个岗位上回来以后,我们能够继续采访你。
林毅夫:好,谢谢。
主持人串场:在对林毅夫的采访中,我感受最深的是他对经世济民理想的执著追求,也许是命运对他的厚爱,他追求人生理想的过程,与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进程正好吻合,正是这不平凡的30年,使得他拥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正是分量越来越重的中国,将他托举到了世界的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