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外,我们说的创造就业,因为中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从工业化的中期到后期阶段,一个根本点就在于中国的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同时,服务业本身已经成为巨大的创造就业的机器。在过去四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超过了5100万,再加上今年可能会达到1300万-1400万,我们首次在五年内创造6000多万人,新增就业,当然扣掉了退休人员,是这样的情况。我们希望在“十三五”时期再创造新增就业,保守的估计是4500万。而且可以通过“十二五”就已经看到了,现在的新增就业一是高职毕业700万以上每年,二是大专以上,这就包括了大本、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基本上是700万以上,因此现在进入劳动力队伍,他的人力资本之高,其实已经不大亚于一般的发展中国家了,这一点来看就会加速我们现在劳动力队伍的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我们估计2014年全国大专以上人口1.5亿人,其中在劳动力队伍中超过1.1亿到1.2亿,很快就会达到1.5亿,到2020年的时候就有可能会接近1.8亿人,这是不得了的。什么概念?现在美国的就业人数也就是1.43亿人,我跟美国的专家讲,现在劳动力队伍的大专以上人口已经超过了美国就业人数,这是一个不得了的过程,本身也会高劳动力的素质。
此外,从结构的调整来看,从2010年-2014年,服务业比重提高了5个百分点,今年还会增加1个百分点,我们希望在2020年继续提高4个百分点,那个时候基本上我们的服务业在54%以上,甚至55%以至于还会更高。它意味着什么呢?就是你从传统的工业化类型为主的国家现在开始向比较发达或者是中等发达的产业结构方向转变,也意味着我们进入到工业化的后期这样一个阶段。此外来看,我们希望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在总的就业人口的比重,希望能够达到45%以上。另外,服务贸易,这么多的高中、高职劳动力和大专以上人口进入劳动力,主要是进入一些知识密集、文化密集、信息密集、教育密集这些21世纪最重要的现代要素,这个领域会创造大量的就业,也会有大量的服务贸易,基本上就是靠网上。这一点来看现在是我们的弱项,但是有巨大的空间。
城镇化率进一步上升,当然我们更关心的不是常住人口比例提高了,常住人口比例超过60%是没有问题的,我们更关注的是户籍人口城镇化,也就是转移3个一个亿的人口,现在广东已经开始采取在全国大规模的、上千万人分不同类型的城市来解决外来人口安居乐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我觉得都是广东对全国巨大的贡献,怎么使这些常住人口真正落地,得到基本的市民公共服务,因此中国实际上是在解决一个世界性难题,就是“一市两制”变成“一市一制”,这个市就是城市,两制就是两个不同的制度安排,特别是公共服务体系的差异性,要求我们现在要增加非私营单位就业人数,实际上私营很多企业本身也是职工,由于口径一直没有算下来,我们发现2010年以后迅速提高,在整个中国城镇人口的比重,过去是下降的,但是过去这几年迅速提高。
怎么样使所有的从业人员得到各类保险?各类我们称之为基本的公共服务,这对长远来看是非常重要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说的五年规划本质上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规划。是要以人为核心,这个人是谁呢,是13亿全体人民,因此我们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是把它放到一个人的全生命周期来考虑的,因为人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出生前后、婴儿期、儿童期,也包括学前、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如果考虑到80岁以上,我们还可以称之为高龄期,这叫年龄维。另外一个维度我们称之为能力维,这就涉及到教育、健康、就业、社保,还包括文化,因为这个人不仅是社会人,也应该是文化人,怎么样在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能力维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来对人进行投资。
因此我们所理解的中国的现代化本质上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本质上是十三亿人民的人力资本投资,在不同的年龄段,通过人力资本投资进而促进他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这个目标设计中就考虑到,以教育为例,一方面现在我们要进一步推广学前一年到学前三年教育,能够争取到2020年基本实现,因为有学前教育和非学前教育是完全不一样的,它对人的终身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把它称之为是一个公共物品或者是公共服务,或者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
二是进一步巩固九年义务教育。
三是要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什么概念,只要达到90%以上就相当于发达国家或者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希望能够达到90%以上。
四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现在看来我们估计有点低,43%,如果创造条件的话,可以超过这个点。为什么?因为很多国家,特别像韩国,它在这个过程中,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都是提高的,也就是说将来进入劳动力队伍,上大学是基本条件,不管他们上什么样的大学,是能力的提高,只不过是不同的专业而已。
此外,还要加强所谓毕业之后的继续教育,终生教育,因此国家就要开设开放大学,几乎让所有有意愿的人员,包括退休的人员选择各种课程来学习,建成一个我们称之为世界最大规模的终身学习、人人学习的社会,其实这本身就是非常好的。
此外,还有健康的指标,我们也在这里提出来了,为什么健康指标也非常重要?就是因为“十二五”规划首次提出提高1岁人口预期寿命,结果是什么?我们估计到2014年,中国的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6岁,美国是78.8岁,因此实际上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明显低于美国,但是我们的预期寿命接近美国。现在的上海已经超过80周岁了,北京已经超过了82岁了,杭州这些地区全都超过81岁。因此现在把人均预期寿命写到国家发展规划中,是非常关键的指标,我认为甚至比经济增长率更重要了,因为是以人为本。
怎么样才能够在70多岁的情况下再提高1岁,“十三五”涉及到多方面的人群,譬如说慢性病患者,譬如说特定人群,尤其是社会变迁过程中,精神病、忧郁症,现在是一个普通性,因为和社会变迁转型是非常有关系的,知识分子也一样,因为各方面社会压力。还要涉及到怎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儿童死亡率,特别是要降低吸烟率,降低重大传染病及死亡率,传染病像SARS死亡率很高,叫病死率,还有职业病率、地方病率,还包括降低自杀人口,还要降低他杀人口,就是谋杀率,我们希望中国基本上能够进入到世界谋杀率最低的国家,大体和极高人类发展指数的国家的平均水平是一样的,而且现在看来还有潜力,这本身也是能够提高人口预期寿命。另外,最重要的还是大幅度降低生产、事故死亡率,大头主要还是交通事故,中国现在大约拥有的机动车已经超过了1.5亿辆,在“十五”末期出现了机动车迅速上升,交通事故直接死亡人数下降,脱钩了,我们希望能够继续脱钩,这就需要搞智能交通,也需要提高人的素质,这是很重要的,这些都有助于提高人口预期寿命,当然比较难的还是城镇保障性、安居住房,从这一点来看,随着人口的变动特别是大学毕业生、高中毕业生,也包括农民工进城以后,这个基本保障房看起来是一个弱项,需要在“十三五”时期进一步加强建设,使得基本上应该做到住有所居,这还是很重要的,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指标,总的来讲,我们所提出的这些指标是希望能够反映最优先的发展领域、发展目标,也要凸显如何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核心理念。
另外,确实要进一步增加公共服务人民生活指标,进一步减少我们说的经济指标,事实上来看,到“十二五”规划的时候,经济指标已经很少了,只有三个,占到整个的比例都比较低,只有百分之十几,但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经济指标是为主的,大约在60%以上。此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核心的理念还是要实现共同富裕,当然怎么样实现共同富裕呢,我们也在想这个问题,可能大家也很关注了,因为在党的十六大报告曾经提出三大差别,有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工农差别,扩大了趋势逆转,实际上我们看到地区差距从2004年开始持续下降,城乡的收入差距在2009年开始下降,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口径中的基尼系数从2008年以后开始缓慢下降,所以我们也希望在“十三五”时期,这三个核心指标能够继续下降,从而来解决我们大家当前更关注的差距问题,当然我需要指出的是什么呢?中国的差距扩大也好,还是缩小也好,可以说在本质上完全不同于像美国、日本的情况。特别是日本,它的绝对收入是下降的,美国收入绝对水平变化不大,我们是绝对收入水平提高或者大幅度提高基础上的差距不大。所以这两个性质是完全不同的,有时候大家把差距扩大混淆在一块,这是应该有所区分的,最终的目标还是要走向共同富裕,这是一个长期的目标,也是一个渐进的目标,但是经过从“十一五”到“十二五”,给我们的信息已经告知开始逆转,从原来的扩大开始缩小,而且我们希望能够呈不可逆转的缩小趋势,这还需要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推动。
总而言之,如果到那时中国13.8亿人或者13.9亿人能够过上全面建成小康生活这样一个水平的话,我觉得在人类历史上是没有的,我们从专业角度来计算,大体到那时可以达到0.77,现在看起来有可能会更高,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世界高人类发展指数,有一些地区像北京、京津冀超过0.8,就相当于世界极高人类发展指数。如果用这些指标来衡量,我们可以当之无愧的向全世界宣告,我们不仅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实我们在很大程度上,不能说是中等发达或者是比较富裕的标准,基本上还是可以达到的,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外国人来到中国,非常感慨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了,我们对老外是讲我们还有多少的绝对贫困人口,但是对国内外比较以后,确实绝大多数人口能够过上这样的生活标准,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国际的经济学奖获得者,所有的来过中国或者研究过中国的,他们的评价都超过客观的说法,包括我们的评价,就是他有一个世界历史的视角,也有一个国际的视角。所以说中国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的实现,不仅具有中国意义,可能还具有人类发展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