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每月谈: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发布时间: 2015-04-17 12:02:04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国经中心  |  责任编辑: 王振红
关键词: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形势
  • 刘伟:

因素不一定是唯一的,上限也不一定唯一的是通胀,有很多因素,要比较突出的考虑。今年是“十二五”规划最后一年,马上进入“十三五”,“十三五”倒计时,2020年中国小康全面社会目标必须全面实现,当年提到一个,2020年中国GDP的总量按不变价格比2010年翻一番,这个话到现在为止没有改,算下来十年翻一番,平均每一年的经济增长率7.2%的指数,过去4年,2011年增长9.3%,2012年是7.7%,2013年是7.7%,2014年7.4%,四年平均在8%以上,高于平均翻一番的要求,高于7.2%。剩下六年算上今年,如果时间表不变,我们第一个翻一番,当年我们提出2011比2000年GDP翻一番,当时我们数高,两位数以上,2007年提前三年就实现了翻一番。原来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后来我们改了,因为2007年一翻就翻完了,2010年我们又重新提以2010年为基础,到2020年再翻一番。如果时间表不变,剩下六年我们算一算,平均每年的经济增长率6.73%,2020年就能实现原来预定的翻一番。可能总量不够,2020年的人均居民实际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实际收入翻一番和GDP不一样,因为有再分配问题,调整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关系的问题。

2015-04-15 14:26:37

  • 刘伟:

基础恐怕还是经济增长,如果能保证GDP人均水平翻一番,如果不考虑简单的分配因素,居民收入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没问题,考虑到人均GDP翻一番。我们国家人口大家看到了,从2013年开始,中国人口绝对量开始下降,是正增长,但是拐点已经出来了,这个趋势恐怕一直持续下去,不会出现大反弹,这样人口增量绝对量开始减少,但还是正增长。如果这样的话,到2020年实现支持居民收入翻一番的增长速度来说比GDP总量翻一番高。GDP总量6.73%能够翻一番,考虑到人均收入目标算一算,估计GDP总量在7%的水平上,可能能同时实现两个所谓的翻一番,一个总量翻一番,一个是居民收入翻一番。居民收入有分配因素,我们假定分配结构不变,保证翻一番,增长速度比实现总量翻一番略高。这样提出7%的速度作为一个中间值,实现预定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增长目标,剩下这几年平均要达到这样的因素。今年第一季度的数据看来蛮符合平均速度的要求,上线就通货膨胀,现在不是通胀问题,是要考虑通缩的警戒线,这个不用太大压力。下限今年第一季度300多万新增就业岗位,6.1%的增长速度,差不多能满足目前稳增长保就业的基本要求,中间考虑到2020年全面小康目标经济指标的实现所要求的平均数,这几个方面比较吻合。速度看起来,7%也好,1.2%的通胀率也好,总体指标比预期的慢,下滑的情况还是比较显著,总体来说还是合乎政策目标预期的范围之内。

2015-04-15 14:33:11

  • 刘伟:

第二,趋势,从现在数据看跟你的目标政策要求基本一致,问题是背后的动因,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我们现在下滑的问题比通胀的问题压力更大。前一段时间我们说双重风险并存,一方面是通货膨胀的潜在压力,一方面是经济下行的严峻威胁。这双重风险并存的时候作为新常态下一种新的突出特点,现在这两个因素还都在,构成了潜在通胀的新特点。今天中国的问题能不能说清楚再说,这么多货币存量、保证金、M2比GDP的比重大出多少,是不是严重超出范围,总归这个货币出去了令人担心。 进出口“再平衡”比较慢,外汇占款构不构成需求基础货币投放的首要渠道,这个情况看来有所恢复,有所启动,但是比较慢。

第三个是成本推动,各种要素成本价格上升,这有些变化,从内部来说总体看一个是技术进步的成本在提高,因为现在学习主要靠独立创新成本提高,还有环境治理的成本提高能力这些东西。这些因素长期不存在,短期客服部了,潜在通胀压力长期新常态下的因素,恐怕一时很难根本根除。经济下行经济疲软,进出口状况都有很大不确定性。这两个问题是交错的,有的时候这个问题突出,有的那个问题突出,最近看到的数据对经济下行的问题更担心。通货膨胀毕竟是潜在的,表现出来实际的物价水平,甚至已经逼近通缩的迹象开始出现了,因此我们央行提出来谨慎的对待通缩问题,至少提出这个问题。

2015-04-15 14:33:26

  • 刘伟:

通缩也好,迹象也好,严格意义上的通缩刚才说了两个负增长,现在不能说严格意义上的通缩,但确实出现了通缩比较让人担心,伴随着其他的一系列的结构指标,包括刚才讲的一些难以结实的现象,货运量的增速等等结构关系的解读。即使出现一些通缩的现象,我个人觉得要分析,通缩实际上有两种因素导致的,一个是良性的,一个是恶性的,要区分开,来采取对策,不需要太简单盲目的对待。良性的和恶性的区分在什么地方?通货紧缩表现出来的现象是负增长,原因可能是两大类,一类是需求疲软导致的,还有一类是供给方面,成本下降了。中国目前我们看到的价格出现这些问题,实际上是这两类因素都在起作用,有良性的成本下降,供给方面。有恶性的就是需求疲软,投资需求也好,进出口也好,还是消费需求也好,如果疲软带来的物价水平下降甚至通缩出现,之所以是恶性的,是带来的问题是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同时伴随着就业机会减少,失业,这是我们通常讲的恶性。良性的是由于供给方面的因素,比如国民经济生产总成本的下降,这来自很多因素。国际油价的下降,中国对进口油的依赖程度比较高,这块发生了很大影响。国际贸易因素,大宗货物,今年进口第一季度下降很大,下降17个百分点以上。我刚开始看到这个材料很惊讶,进口下降这么大,刚才晓强同志提出一个新的情况,一半一半,一半是价格因素,大宗商品价格下降,使得额度压力了。一半一半,进口今年下降8—9个百分点,从贸易量来看这是可以理解的。另外因素8—9个点来自于价格,我们这次讨论中国通货膨胀潜在因素,一个原因就是所谓的进口国际输入,特别是大宗商品输入,大宗商品这样大幅度的变化,对我们国民经济总成本有影响。

2015-04-15 14:33:33

  • 刘伟:

也有人做过测算,油价年初比年底降30%,国民经济总生产总成本下降0.91个百分点,国民经济生产总成本三个方面,一是GDP的增长,一个是CPI价格,一个是企业资本赢余。现在分配比例不知道。假如说各三分之一,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下降0.9个百分点,0.9个百分点三个方面分,意味着其他条件不变,使GDP增长提高0.3个百分点,使CPI下降0.3个百分点,使资本盈余增加0.3个百分点,目前的情况下GDP增长7%,CPI1.1的情况下,如果是0.3个百分点,在这里哪一个因素起来的作用都是很明显的,目前中国通缩紧缩的迹象,出现这种情况不一定完全是恶性的,有恶性的这一面,需求疲软投资消费。投资消费改革开放以来,投资国家增长20%以上,几个因素波动最大的就是投资。从2013年以来降到20%以下,2014年到今年趋势有所警惕,形成趋势就不太好遏制。零售总额数据反映的科学不科学还可以讨论,长期用这一个指标具有可比性,现在也已经降到10%多一点。这种趋势性的东西是要值得总结的,要特别关注,这是需求疲软,带来的应当是恶性的,需求疲软是增长乏力,增长乏力带来失业。现在是这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很难厘清,究竟是供给方面成本变化带来的通缩影响和需求疲软带来的影响,哪个方面大,总看可以大概的判断,就是需求疲软起的作用大,这就是说恶性的影响大过良性,这就需要短期的政策,要有一定的调整,这是我说的第二个情况,要有区分,针对不同方面要有不同措施。

2015-04-15 14:39:48

  • 刘伟:

第三,就解决当前问题的政策做一点讨论,这个政策也就是长期和短期,短期里讲的是松紧力度,财政政策要提高有效性,要有利,货币政策有针对性,松紧搭配力度合适,朝着稳增长、保就业,这方面有所倾斜。给出一个波动的范围,双重风险当中知道重点,我们政策的松紧力度波动起来就好办一些,并不是没有选择的根据。现在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需求疲软这块如果是作为恶性的因素起主要作用,要分析一下需求疲软。中国从投资需求来说,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企业的投资有问题,大家都看得见,产业结构升级,空间不够,创新能力上不去,因此国有大企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渠道基本通道,但是投不出去,劣质产能大背景下更投不出去,小企业都是民营企业,有投资冲动,但是银行不信任,不仅仅是体制问题,很难有有效的金融支持。要把政府套牢,让政府投,西方有些机构评价,中国的体制为什么防御性那么强,排在第一位的因就是中国政府具有更强的动员投资的能力,为什么抗危机能力强,危机短期行,长期靠政府是有问题的,所以我们从2010年10月率先退出了,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大家看到统计数据有显示,2011年第一季度到2012年第三季度,连续21个月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降,比2008年金融危机登陆的时候还长,我们2008年金融危机刚开始发生影响到我们的时候,我们是从2008年第一季度到2009年第一季度,连着5个季度,15个月增长速度持续下降。这次2010年政府宣布退出之后,连续七个季度,21个月,主要原因就是政府退出之后,企业没有跟进,所以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2015-04-15 14:45:57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