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寿光:
非常感谢景源教授非常深刻的讲话,有些观点我们也是非常赞成的,文化走出去,我们应该往这个方向努力。下面有请清华大学教授万俊人发言。
2014-04-17 10:41:18
万俊人:
各位上午好,非常荣幸有机会参加文化建设蓝皮书的发布会,我和湖北大学的渊源关系,和江畅教授的私人友谊,所以我对发布会格外感受和期待,我想表达几个意思:文化建设蓝皮书它的形成和出版形式来之不易,它的过程我多少了解一些。我想现在的文化问题当然是非常重要的,刚才各位发言已经说到了。我想说一个背景,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欧洲学院的发言提到了几个时间概念,这几个时间概念非常有意思,一个是中华文化5000年,一个是近代170年,一个是历史文化百年,改革开放30多年,谈到这几个时间的结点是想大家认识中国。我们可以想到从文化角度体会这几个时间节点的意味更深长、更深刻。五千年的文化是人类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唯一能够延年不绝的基本原因,为什么其他的文明古国都没有了,我们还连续不断的,大概所有的解释只有一点。
我们的民族、我们国家的文明不会灭亡是因为有文化,是一种看不见的。近代170年是民族在五千年文明史上唯一留下一段比较痛苦的,落后于人类文明进步的平均水平,正是由于这一时期的痛苦带来了五四文化。五四有各种评价,我自己也有自己的看法。五四的激进意义大家都知道,我们应该对它有一些批判性的反思,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五四文化运动所隐含的文化激动,比如消极的文化激进主义,但是最极端的时候连一些文化保守派都瞧不起中国文化,这样的例子在文化发展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前不久我说近代百年国人有文化的自信心不足,说得严重一点是文化自虐,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文化。到今天我们发现,我们缺少的恰恰是这个东西。所以在这个背景下看,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的紧迫不仅仅是意识形态重建的问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构建问题,更是这个民族文化自信的重新确立问题。在这样一个意义下,任何文化建设就会显示它不同寻常的价值。我和江畅教授私下聊过,重提文化,并且政府主导,强调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很多人都在做文化,电视上、各个角度都可以看到,我们学者做文化的唯一方式就是把文化作为一项事业,人到中年,这项事业有特殊的意义,因此回到我要谈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文化建设蓝皮书能够在湖北大学这个地方高校产生,我想有两个原因:第一,湖北是文化的腹地,是中华文化重要的发源地,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资源。湖北属于中国腹地,既不是东南沿海也不是西部欠发达,某种意义上有很独特的地方,就是西化得从来都不是像东南沿海那么快。发现近代很多比较文气的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都产生于东南部,这是很有讲究的。
2014-04-17 10:41:33
万俊人:
以江畅教授为首的团队,对江畅教授来说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成就这项事业是对他一项重大放弃的补偿。因为之前江畅教授作为司局级干部掌管湖北的考试院,他放弃了这样一个职位,回到了自己的母校湖北大学,并且走进了高等人文研究院,这个院一建起来就做了这样一件大事,这很不容易,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有这样的成就,这与学术领导人个人的努力和能力是密切相关的,这是无庸讳言的。在这个意义上,我非常钦佩他,祝贺他,也力所能及地给他提供一些支持。
文化建设蓝皮书的一些内容我有些了解,它的立意非常高远,而且有它的特点,立足于建设,是用一种积极的姿态来关注和思考中国当代文化,这是很重要的。我刚才说了近代百年来,我们国人,包括很多学者,甚至是大部分学者,实际是一种消极的姿态来看待文化问题,因为看文化必须看传统,因为文化不可能截取某一个截面,文化必须是连续的、传统的,现代整个中国人深受西方现代性的影响,有这样一种心态,总是用进步、发展这样一些观念来衡量,带来的是文化总是有待批判。近代以来,我们国家的文化历经一百年甚至更长时间,一百多年倒灌的时期,我们的文化从文化自信心到文化本身的生产和发展都处在低势,因此西方的都进来,这是我们民族历史上没有过的。这是我们的文化对周边国家都是有影响的,近则东南亚,远则欧洲,近代化其中一个重要来源就是中国,古代人文、古代哲学,包括周易,今天还有人知道那时候的重要来源之一就是《周易》。
2014-04-17 10:42:27
万俊人:
我们处于倒灌的被动地位,让人家灌,从来没有输出,建设的姿态是我们恢复文化自信的第一步,没有这个我们根本谈不上文化自信,这不是我说的,文化自信是习总书记说的,是在文件中三个自信以外谈到的又一个自信。论文化,不仅是姿态,更重要的是着眼于当代,这个很不容易。谈文化我们要用两只眼睛,一只往回看,向祖先学习,那里有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和智慧。另外一只眼看,我们置身的社会和国家,文化建设报告的姿态是积极的,而且聚焦点是当代。这个非常好,把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怎么结合起来。
习总书记最近强调,既要把过去的弄清楚,要知道我们从哪儿来,也要把现在的搞清楚,才知道我们将来会怎么样,不忘本来才知道未来。在某种意义上说,当代人思考当代文化实际有一定的难度,有时候容易被某些经验的东西所束缚,这需要智慧。这次蓝皮书不仅有中国文化发展报告,还有三个不同的论坛,一个是地方性论坛,湖北文化发展论坛,我刚才说了,它有足够的资格构筑自己的文化论坛。还有中国文化论坛,还有世界文化论坛,所以从地方到国家,到世界,它的视野是流动的、开放的,这个非常好。我尤其强调的是地方论坛,地方文化论坛实际上是地方文化发展事业的基点,不仅仅是学校、学者和学术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地方的视野问题,如果做得好可能成为有典型意义的地方的支持。大家知道人文社会知识首先都是地方的,做好了成为全国的知道,甚至成为全世界都有用的知识。真正的创造、真正的实力在这个地方。我最近受中宣部委托到广东中山市考察,他们的全民瘦身做得很好,而东莞经济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都不太不景气。我碰到一位广东省的领导,他说如果这样发展宁可不发展,因为它带来的后果甚至比不发展还严重。比如尚北地区,整个城市造冰毒,水都没法喝了,长期吸毒,骨头都软了,这样的国民以后干什么?钱是多了,但人没有骨头,没有精神,没有洁净的生存空间和环境,像东莞的发展模式,那有什么样的意义?简而言之,如果中国的发展是那样一种模式,那是多么的可悲?这些年我在不同的地方反复强调,中国文化面临的最大敌人,或者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最大敌人就是一定要警惕中国社会的发展文化,所以讲文化,做文化,根本的问题就是要治我们的骨头,治我们的心计。
2014-04-17 10:4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