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景源:
这本书就好在在这两种思路的基础上突出抓了关键文化这块:抓住这块可以带动两个方面:一个是抓住了广义文化结构的核心,广义的文化结构包括器物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这三者当中观念文化实际是处在很核心的位置,这三种文化相互依存,器物文化和制度文化是人的主观需求,是人实践活动的对象化,反过来反映的还是内心、观念和精神世界,还是反映这一面。过去讲形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这种“道技之变”从古到今是中国哲学争论的核心问题,季维平先生认为到“道技之变”主要是在先秦,后来中断了,实际这个贯穿了整个中国哲学史。但是他不用“道技之变”,而是用“理事之变”,再后来用西方的概念表述,就是共性和个性之变,这个争论实际上贯穿了整个中国哲学史。为什么抓观念文化,重要性在什么地方?谈某一种文化,红杉无论是出了一大批玉器,玉器都是里器,商州文化出了一大批青铜器,也还是里器,都是制度文化,表面看挖出来的是器物文化,实际是制度文化,制度文化背后是等级的观念,儒家就起源于礼乐文化。特别是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国际上流行文化工业论、文化产业论的概念,实际上他的工业和产业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文化因素所渗透,张瑞敏讲过一个故事对我打动很大,他到德国问时,德国工业协会的负责人会见他,两个人谈起来,张瑞敏说你知道海尔这个品牌吗?他说知道,世界上都有名。他说你觉得产品怎么样?他说产品非常好,而且现在已经不用佛里昂了,而且性能、节能和节电都很好。张瑞敏说,如果你现在需要买电器,你会买海尔的电器吗?他说,那我不会。张瑞敏说,这两样这么好,你为什么不买?他说我要买的话我应该买一个艺术品,文化产品,不是买一个工业品,海尔从工业品的角度来说是完美无缺的,而我需要的是一种文化、艺术,你在这里没有。我们为什么现在要抓观念文化、精神文化?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2014-04-17 10:18:51
李景源:
抓住观念形态的文化,有利于加深理解狭义文化的结构,我们现在是讲五位一体的文化就是狭义文化,抓住这块有利于我们深入思考文化。毛泽东写心之力,就讲精神的力量。文化大革命,他一个很重要的依据就是要充分发挥文化的力量、精神的力量,这也是他当时的想法。贺先生提出二心说,实际上从个体来说,除了心理的心是一个层面,在这个层面知者表象,所有的这些东西都是受物支配的,但是人另外还有一个心,就是逻辑的心,到了这个层面,是价值的评判者,行动的指挥者,知识的设计者,我觉得他是说我们一旦进入到精神境界里面有很多层次,层次当中有重要、不重要,有主有次,有高有低之分,贺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化的体和用,说这个是增强我们对观念文化重要性的分析和理解。在他看来,精神是所有文化的本体,他是新心学的代表,也是文化建设最根本的目的,这个是绝对的体用观,永远不会变,精神对所有其他的现象来说是体用,我不是完全赞同他,还有相对的体用观,从科学来说,比如哲学为体,科学为用,用这个来区分。第二是宗教为体,道德为用,不是他号召人们信仰宗教,而是说你的道德修为、伦理的观念怎么样,最关键的是内心有没有操守、有没有信仰、信念,第三是艺术为体,技术为用。明清家具,之所以不同是因为艺术观念不同。清代家具雕刻的繁复,技艺的成熟程度,实际上反映的仍然是艺术的观念、审美观念的不同。这些观点揭示了社会科学、特别是人文学科对于人的精神世界、精神家园建设的作用。
近代以来,中国思想界关于文化的中西之争,按照贺先生的思路,都是关于体的争论,不是关于用的争论。中学为体还是西学为体,实际都是体的争论,体的争论都是关于文化精神的争论,文化实质性内容的争论,或者套用现在的话就是价值体系的争论,你究竟选择什么样的价值体系,是这样的过程。1937年的时候,当时三校合并到衡阳的时候,贺林他们晚上散步会不会灭亡的时候,得出一个结论说中国不会灭亡,因为中国的思想、文化不会灭亡。在这之前,陈一君在1900年到日本时看到中国人到日本学习历史,对他感触相当深,后来喊出来,国亡,中国的文化不能亡。从那之后告诉我们一个问题,就是当一个民族衰落的时候,文化必然衰败,但是文化衰败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学术文化的衰败,所有的有关中国的学术文化,无论是儒家、道家、佛家,研究的中心和独立性全部被外国给夺走了。
2014-04-17 10:34:23
李景源:
我听了李慎明同志说中国文化走出去,怎么走出去?一就是文化机构,包括孔子学院可以走出去。二就是文化艺术院团也可以走出去,中国的杂技经常走出去,但是这些东西走出去还不行,更重要的是文化的内容,文化的学术,文化精品,文史哲领域,出现学术大师,成为中国文化的学术中心、学术优势和学术独立性,只有这些东西有了之后中国的文化才真正走出去了。不是把书背到国外就走出去了,你的书在中国确实占领了学术高地就会到中国来学习你,这时才真正走出去了。在当前来说,根本的问题是中国的人文学科,蓝皮书讲什么是文化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发展,建材的发展。我认为当前最重要的,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建设工程到今年搞了十年,但是我们这些人文学科,这个工程我们目前还没有做,如果我们这方面不做,马克思主义跟中国文化的结合就没有学术基础,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就是2003年的时候我去参加一个座谈会,是关于文化的座谈会,让我说说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从那时候到现在已经11年了,但是我们所有的人文学科这一块,在国际上还不能说已经成为一流学科,关于我们本身的还不能说已经成为艺术学科,学术文化是整个文化的制高点,现在讲老子、论语、荀子,这些都是学术文化的代表作,如果在这块我们不加强,我们的文化建设实际就是一句空话。
我觉得中国文化建设蓝皮书的出版将会对人文学科的发展,对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有机地结合,能够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谢谢大家。
2014-04-17 10:3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