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中国教育报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请问刘震云老师。您刚才讲从写作者变成倾听者,您的写作能够得到极大的自由。在您的作品中,这种视角的变化,对把握世界的方式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还有一个问题请问刘醒龙老师,您在《天行者》中,让于校长说出一句很震惊的话:一个孩子如果喜欢诗歌,他将来会有出息。为什么让他说出这样一句话来?这句话在您的作品中有什么意味?谢谢。
2011-08-26 12:16:05
刘震云:
过去写作时总是好象自己在对别人说话,对许多人说话,当然也包括对自己说话,自说自话。当你由写作者变成倾听者的时候,突然好象由白天回到了夜晚,因为对人说话一般是在白天,凌晨四点把谁叫起来对人说话人家就不干了,这样的朋友确实很少。但是晚上如果有人灯下谈心,你没说什么,对方说什么,你在听,我觉得这样谈话能够特别深入、特别广阔。深度是我没有想到的,已经到达了没有到达的角落,有的是阳光的角落,有的是阴暗的角落。倾听是作品人物的尊重,是对读者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平等、民主能够是一场谈话。一本书、一个人、一个人的情感到达前所未有的知心的程度,一本书里面一句一句都是知心的话和浮皮潦草的话,是有根本区别的。谢谢。
2011-08-26 12:16:23
刘醒龙:
生活是不能没有诗意的,生命也是不能没有诗意的。这是我50多年来一个很大的体会,我们在很多场合下、很多背景下,经常没有诗意表达的机会,在《天行者》这部小说中前面还有很重要的话,这个地方,特别的荒凉,特别的偏僻,镇上的孩子们都知道,宁可死在城里下水道里,也不要欣赏这里的青山绿水。在这个地方生活和学习的孩子,当他们知道诗意,我想对他们来说是很大的进步,是一种心灵的强大。
2011-08-26 12:16:34
东方卫视记者:
请问各位,简介中刘震云老师介绍了自己对评奖的看法,我还想请问另外三位作者,对这次获奖的看法,你们怎么看待获奖这件事情?如果你们是评委,撇开以前获奖的这五部作品,以你们的观点,还有哪些作品的作品可以获奖?谢谢。
2011-08-26 12:16:46
莫言:
我们是大评委、实名制,对文学本身来说就很好。因为原来文学是逐渐边缘化,这次评奖变成了万众瞩目的事件,本身也是一种提升。我个人认为,公开是肯定的,透明也做到了,但是公正这个问题确实很难说。我们五个得了奖的人说公正,没问题,我们说确实很公正,没有得奖的未必同意。没有得奖的人很可能说不公正,也许我的作品比你们所有得奖人的作品都好,这个没有办法。文学这个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作品,两个人可能会给出截然相反的看法,要做到人人满意、读者满意、作者满意,这是不可能的,只能说相对公正。
有一位记者采访我时我说,首先向没有获得本次茅盾文学奖的作者表示歉意,为什么表示歉意?是不是假谦虚?不是假谦虚,在过去很多茅盾文学奖评奖当中,我也名落孙山,我心里想我写得不比他们差,我没得奖,我对扬扬得意、得意忘形、小人得志的样子很不屑,所以我们这几个人有幸得奖,运气比较好。如果换一拨评委,可能得奖的就是另外五个人了,所以不能得意忘形,我说最好10分钟就忘掉,但现在看起来是不可能的,争取10天忘掉,10天忘不掉必须一个月内忘掉,要轻装前进。
2011-08-26 12:17:00
张炜:
我的感受和莫言有点相似,因为在往届评选中,我也是从30多岁开始就有作品入围,后来不只一部作品入围,大概是三次左右,最后也没有得奖。在目前中国的社会形态下,能够出来这样一个机制,我觉得是很难能可贵的,我现在是作为获奖作者在这儿说话,我和莫言的感受是一样的。我一直强调,读者的信任非常重要,来自各方的鼓励尤其宝贵,但是这一切都要放在实践中去检验。我们有时候会忘记实践,在实践之后,别林斯基说过一句话,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所有的人都各归其位。
我再补充几句,好多的作品,大概上万部在那里,可是只评五部,有很多好的作品和作家不能进入这个名单,所以这是一个现实,是一个评奖的格局,遗憾在所难免。我就不一一点非常看好的作家和作品了,我在阅读当中深受感动,如果这个机制不变,好的作品得奖的机率一定会越来越高。谢谢。
2011-08-26 12:17:15
中央电视台记者:
刚才说到评奖机制有很大的改革和进步,另外也谈到公平公正,对下一届茅盾文学奖,各位有什么样的建议和期望,认为有哪些机制应该保留,应该延续,又有哪些可以改进和创新的地方?
2011-08-26 12:17:25
张炜:
我觉得这届和过去都不同,刚才大家也都听了,透明、公开,有了这个基础是能做到公正,我希望下一次茅盾文学奖要加强,不要减弱。有一个很著名的评论家是南方的,我不说他的名字,他甚至因为这次茅盾文学奖的评奖,说是茅盾文学奖评奖历史上重要的一次转折。这是一个好的转折,希望延着这个路子继续走下去,只有这样,好作品、好作家才有可能入围、获奖,这是我的希望。
2011-08-26 12:17:42
解放军报社记者:
我想请问莫言老师和刘震云老师,莫言老师曾经也是著名的军旅作家,刘震云老师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这次评奖过程中,军队作家的作品表现非常弱势,几乎可以说是全军覆没,请两位老师对当前的、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以长篇小说为繁荣标志的军旅文学有什么样的评价和判断?谢谢。
2011-08-26 12:17:52
刘震云:
莫言是我的兄长,但是以部队的规矩来讲,确实我是他的首长,因为我是红小鬼,14岁当兵,莫言是七三年的兵,他当兵的时候我已经当副班长了,我们班确实有两个山东兵,老给我洗袜子。有时候袜子本来没穿,可山东人朴实,也洗,我的袜子都让他们给洗破了。现在有时候跟部队的人一起吃饭,有的是少将,他们说老刘,听说你当过兵。哪年的兵?我说首长您哪年的兵?七六年的兵。你呢?我说首长真不好意思,我是七三年的兵。首长一听,立刻对我敬礼说:首长好!我说,小鬼,你坐下吧。
确实部队的经历,不管对莫言也好,对我也好,有很多作家,不管是对认识人生的态度还是认识自己都有非常大的帮助。我觉得我和莫言是军旅和军旅文学的一部分。到现在,我再看《新兵连》这样的作品,我还是觉得很温暖。
我和莫言不一样,因为我过去的作品没有报过茅盾文学奖,第一次报就得了,我觉得特别容易,像“范进中举”,但下次我就不报了,我觉得肯定有好的作家没有得这个奖,我举过一些例子,比如铁凝、王朔、余华、阎连科等,他们都有大作家的素质,他们都在不同的道路上,当然今年五个获奖人,也走在不同的道路上。谢谢。
2011-08-26 12:18:15
莫言:
刘震云1973年入伍,1977年就回家了,而我一直坚守到1997年,22年。入伍早晚没关系,关键是革命到底没有。1984—1986年我是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那时候钱钢都是在全国很有影响的作家,还有王小范,很多得奖的都是我的校友。军队的作家的探索精神和艺术的创新能力,应该是有口皆碑的,也不是我吹。和平年代的军事文学写作确实难度很大,但是也有的作家像南京军区的朱苏进,他的作品是里程碑式的,有人问我你为什么不写?我说朱苏进写就行了,刘震云写就行了,如果刘震云没写《新兵连》,我有可能写出来,河南人给山东人洗袜子,所以我只写历史上的军事生活,像《红高粱》这部作品。我离开部队14年了,对部队年轻的作家不是特别了解,但我还会经常翻一翻,我觉得会有很多年轻作家不断涌现,也有的把稿子给我看,我觉得没有得奖没有关系,因为这不是搞救济粮,不能按军队、地方、妇女、少数民族进行分配,这期没有也是非常正常的,下一期没准都是军旅作家,我们期待着。谢谢。
2011-08-26 12:18:26
中国新闻社记者:
请问四位老师,未来有没有新的创作计划?谢谢。
2011-08-26 12:18:55
莫言:
前两天我女儿生了一个小孩,我姐姐送了一只正在下蛋的老母鸡给杀了,我很痛苦,打开鸡肚子发现里面的小蛋黄一大堆,一个比一个小,说明它还要下很多蛋。我就联想到,作家和老母鸡有点像,今天下一个蛋,明天再下。当然我们没有老母鸡那么多蛋,很多都在创作当中,至于是软皮蛋还是双黄蛋,只有下出来才知道。
2011-08-26 12:19:13
张炜:
下一部准备写篇幅短一点的。
2011-08-26 12:19:22
刘醒龙:
我正在写一个长篇。
2011-08-26 12:19:32
刘震云:
我下一部作品准备写一个女主人公,我一直对女的充满了感情,能够深入地认识,确实需要一个过程,因为过去的作品主人公都是男的,下次要写女的,希望能够写得让女读者特别喜欢。谢谢。
2011-08-26 12:19:41
中国网记者:
本届茅盾文学奖有一些网络文学入围,现在很多网络文学类似于玄幻题材比较多一些,而四位老师都是从事现实写作的,你们怎么看玄幻文学?你们认为关注现实是不是作家必要的素质,现实主义是不是文学唯一的正确途径?谢谢。
2011-08-26 12:19:55
张炜:
我平时上网不多,读网络小说也不多。但我个人觉得,网络也好,纸质印刷的文学作品也好,主要在于文学性和艺术性,不能因为载体的改变而改变了几千年来形成的文学标准。它要靠近一个标准,而不是因为形势的区别而改变了评价标准。至于说反映现实,我觉得写幻想、科幻、怪异的,依然要以个人现实生活的经验为基础,这是一个根本的出发点,他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表达人性、表达个人的艺术内容,但是对现实的理解深度不可以改变,那是基本的、根本的,也是一个原点、艺术的出发点
2011-08-26 12:20:17
刘震云:
我觉得文学不管是作者还是读者,在很多常识的问题上,确实需要进行纠正,对于幻想、想象力的认识,我们有时候会发生非常大的偏差,好象写现实生活的就很现实,写穿越的和幻想的体裁就很幻想、就很浪漫、很有想象力,其实不是这样的。有很多写幻想的、写穿越的,特别现实。什么现实?就是思想和认识,对于生活的态度,特别的现实,特别能够发现,我觉得这是非常现实的作品。也可能他写的是现实的生活,但是他的想象力在现实的角落和现实的细节里。比如今年得奖的这五个人,他们是写现实生活,是他们的想象力非常不一样,不管是《你在高原》、《蛙》或者是《天行者》,我觉得他们的思想都在想不通的方向在飞翔,这不能算是用现实的或者是用其他的文学形式来归类,比如新写实,如果一个作品再写实的话,这个作品是不能看的,干脆看生活就完了,所以我的《一地鸡毛》是最不现实的,可能情节和细节是现实的,但是里面的认识和现实生活中的认识是不同的,现实中的人认为八国首脑会议是重要的,我家的豆腐馊了比八国首脑会议重要得多,我觉得这是一种偏差的思想。
2011-08-26 12:20:29
刘醒龙:
以前有人告诉过我一个诀窍,比如说画画,画鬼容易,画人难,因为谁也没见过鬼,而想把人画好太难了。所以不一定是画鬼就是想象,写人其实要更强大的想象力,刚才刘震云说的我特别赞同,我自我表扬一下,《天行者》有一段,纸质媒体的记者,这种想象是非常实在的,但是至今中外民众都没有出现过的,包括当代的同行、大师、大手笔的都没有这样写过,所表达的想象力,对现实的穿透力,写到小学里来了一个陌生人,其实是个记者,他在暗访一阵子之后很感慨,临走的时候把自己的真实身份袒露了,表态回去一定把民办教师的事好好写一篇文章,发到省报头版头条上,接下来是想象。过一阵省报出来了,这个文章也在省报头版上,但不是头条,头条是大力发展养猪事业,我觉得这种细节、这种想象力是很好的。
2011-08-26 12:20:39
美联社记者:
请问四位老师,关于中国文学发展的情况,鉴于中国文学在世界上的影响,很多专家说中国诺贝尔奖的机会是在文学方面,而不是在科学。可是有很多挑战,比如说虽然很多中国人都了解西方作家,在美国或者英国,可能不是文学圈子里的人不太了解中国作家。作为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你们觉得现在在文学发展方面,还有什么挑战?在世界上怎么能有更大的影响?谢谢。
2011-08-26 12:20:49
刘震云:
中国作家如果想尽快得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要改一条评审原则:就是以中文为标准。因为现在瑞典文、英文、发文、其他文字,中国作家如果评上的话,评得肯定不是作家,而是翻译。我也接触过很多汉学家,对中文的理解有多么深,我表示怀疑。但是我读过许多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的作品,我觉得我的中国同事们、中国的作家朋友们,在座的一点不比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写得差。
如果以中文为标准,就好象评判这个饺子,是中国人说饺子好吃,评价地道呢,还是找来两个瑞典人、欧洲人来说饺子地道?我觉得好象中国人更能评价饺子的味道到达了什么样的广度、深度,我相信后者。我不认为明天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不是发挥我,可能是发挥另外一件事。更重要的是在于读者,我发现突然有人引用了我作品的一句话,报纸上的标题说八国首脑会议一地鸡毛,说谁的话一句顶一万句,我觉得这样有意思,再过几十年没准变成成语了。谢谢。
2011-08-26 12: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