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主持人 陈光金: 谢谢谢寿光社长热情洋溢的发言,对这个蓝皮书给予很高的评价。社会文献出版社在谢社长的领导下,对社会发展高度关注,向社会各界,从学术到公众提供了学术的和其他性质的精神和文化的产品,我个人对他们也表示感谢,确实对社会发展、文化建设、社会工作、社会慈善,社会文献出版社的出版都是走在前列的。这是开幕的第二个环节。
第三个环节是请两位领导就发布会做讲话。首先我们邀请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范宝俊先生发言。
2010-11-02 09:48:49
范宝俊: 各位朋友、各位同志,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华慈善总会对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发布的《慈善蓝皮书》和我们即将召开的慈善研讨会表示祝贺。大家知道,慈善事业这些年来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从中央到地方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慈善事业是我们整个社会进步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业。不仅仅解决物质上对我们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补充和完善,同时还有一个精神上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2010-11-02 09:51:49
范宝俊: 从2001年以来我作为慈善工作者整整九年了,我有一个非常深刻的体会,感觉这项工作不仅仅意义重大,而且非常务实,社会是非常需要的。因为我过去在民政部也是社会工作管的一部分,赈灾、扶贫、社会福利,我感觉到慈善领域从某种领域比政府某一个部门更宽,涉及的受益人更多。我们现在慈善总会甚至连环保、节能的项目都做了,有的贫困地区打井吃不上水,我们联合有爱心的企业搞了净水设备;边远的山区电有困难,我们联合有爱心的企业搞了太阳能,山区不能输电是很麻烦的,解决了用电问题,这本身也是解决老百姓民生当中的问题,慈善事业可以说如果搞好了,对我们国家整个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都是有着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搞这几年觉得体会很深,我跟卫生部的陈竺部长交换过意见,陈竺部长说,你们做这么多,替我们政府卫生部门干了这么多的好事,中华慈善总会每年过去由90年代初募集两三个亿,后来到十几个亿,到了2008年汶川地震四十个亿,2009年达到四十六亿,今年很有把握的预测是要突破五十亿。有今天这样的局面,一个是政府的关心重视,一个是群众、企业家的积极参与,还有一个是本身的组织队伍水平在提高,队伍在壮大,公信力在增强。我想利用这个机会跟这个研讨会有关,用十分钟左右谈几点看法。
2010-11-02 09:52:35
范宝俊: 我体会搞好慈善事业有很多的因素,最重要的有三个要素:一个是党和政府的关心重视,支持。现在我发现很多省市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慈善组织的组织机构谁来做领导都经过省委常委会的研究决定,高度重视这个组织,对这个事业一些重大活动党和政府的领导人包括地方都亲自出马支持,表示重视。第一个要素里我们要加紧加快的完善立法,制定一些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好的政策。我认为我们有了一些立法和政策,比如《社会捐赠法》和一些免税政策等等,但是我认为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还不够。
另外还有一条,党和政府对慈善组织和慈善机构的成长壮大要有一个培育的功能,不要叫它自生自灭。不管是大的公益机构,小的大家都说的草根组织都一样,要重视将来怎么规范。特别是我待过的民政部门,对慈善机构的培育和发展,怎么规范化管理,怎么在操作工作过程当中制度化。这些东西政府要支持,不能说随便成立,成立之后不行就淘汰,好了就生存,这样不行。更重要的就是政府对民间机构的工作给它一个科学的定位以后,还要采取一些扶持的办法。所谓扶持的办法,我到美国、日本参观过,甚至香港,很多公益事业政府花钱购买服务,交给民间组织承担任务,政府的预算和开支这个事交给你来完成,到时候签定协议和合同,完不成任务自己要承担一定的责任,香港现在是这样。我们大量的事情不要政府包办代替。因为我过去体会太深了,我在地方当民政厅局长就有感觉,搞一个福利院、老人院向计委报计划,然后再报计划,向编委申请事业编制,向财政要经费。我搞了35年的民政工作,总是张着口、伸着手去要钱,我们为什么不把社会工作交给民间组织来做呢?国外有两种,一个是官办民营,国家办的机构,企业来运营。一个是民办公助,这两件需要加强。过去我遇到过民间搞的孤儿院搞不下去,这个企业出现困难,全部费用都是企业家出,后来企业不景气就承接不了,国家就没有帮,这个低保政策也好,很多政策怎么扶持,有了困难要支持。我感觉政府的责任支持这是很重要的要素。
2010-11-02 10:05:36
范宝俊: 第二,社会广泛参与。过去经常宣传有一段舆论说慈善是富人的事情,富人是理应多拿一些财富做好事,但不仅仅局限于富人才做善事,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事业。我们赈灾的时候五保户、特困户享受低保,他们也能捐,像收废品的人也会捐。社会广泛的参与非常重要,当然富人应该做一个表率。我讲这个观点是社会要广泛的参与,必须要有广大群众的参与。我们群众发动的面很广泛,认为群众有想法,第一救助是政府的事,当然中国的特点是大灾面前老百姓动员得比较广泛,经常性的捐赠还没有形成习惯,慈善意识和理念上要通过宣传,特别是不仅要宣传。我建议我们的教育部门,最近我们正在商量慈善事业教材进课堂,中小学就开始,这样从思想上把慈善两个字记到青少年的心目当中,就会有自觉的行为,认为做善恶是人生最大的责任,也是责任和义务,是提升自己道德水准必备的事情。社会的宣传动员,在座的媒体朋友我也很感谢,如果没有你们的宣传,大家也不会接受。但是公益机构和媒体怎么结合,我认为媒体宣传对一些慈善事业当中的问题有一些暴光和披露,媒体监督有必要,但是我有一个看法,讲究一点方法,把握一点分寸,事实尽量搞准确,不然的话它对的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个慈善机构,而是整个社会。所以社会力量是很关键的,媒体是很重要的,媒体的宣传不是慈善机构的宣传。社会的支持最关键的,没有社会的支持就没有慈善事业。
2010-11-02 10:08:36
范宝俊: 第三,公益机构的自身建设。筹募能力、管理水平、社会公信力对公益机构是非常关键的,能不能生存和给社会做出贡献是非常重要的。总会集中一两年搞投入,培训干部,把干部队伍由原来的退休的老同志热心这一块事的人为主,现在变成三分之二是专职的慈善工作者,有社会招聘的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有研究生,有学法律的,有学财会的,有学外语的,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因为我们的事业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我们这都是志愿者。我们总会的领导层领导干部多,都是各个领域都有一点影响的同志便于做工作。我们七个会长、副会长,有七个部级干部,但是这些干部都是退休的,都是不拿工资的。因为中国的特点是这样,你弄一帮很精干的年轻人也能做,年轻的小伙子去了自我介绍要有一个过程,中国的公益机构事业,志愿者和专职工作者的结合很重要。志愿者逐渐淡出,专职工作者挑大梁。现在28个专职工作者,十几个志愿者。
我认为现在公益机构和政府部门的关系问题,希望政府信得过这个组织要大胆的使用它,包括赈灾和募捐,你就委托几个公益机构,不是所有的公益机构都在募捐就容易乱,有资质的,政府在后面,最后钱的使用按照一定的需求。有一部分向政府募的,是想通过政府办点事,有几个大的医药企业说,我今年不捐给你了,捐给卫生部,因为药要进驻市场,还有市场准入的事情,他们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只要做好事就可以。别政府也收,公益机构有收,给你那儿捐款。其中有一个天津唐山孤儿,捐了一个亿,问他这个钱干什么用了,交给民政部了,一直说不出来干什么,所以还得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捐款接受的一二十亿,哪个企业的钱到哪儿了,做学校还是做医院,都很清楚。公益机构有公益机构的特点,当然现在可能社会群众也好,有一些政府部门也好,对民间机构不太放心,可靠吗、行吗,安全吗?有各种各样的疑问。用事实说话,不行的就淘汰。
在这三个方面我们的专家学者在研讨当中要重视,如果这三个方面做活了,我们中国的慈善事业才能更好的发展,更快的发展。如果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2010-11-02 1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