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在太空遨游的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是一个长期在近地空间轨道飞行、有人驻守的大规模科研及观测设施,由美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巴西和欧洲航天局下属的11个成员国共同建造。
1998年11月,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太空舱——俄罗斯“曙光”号功能货舱升空,拉开了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帷幕。此后,美国“团结”号节点舱、俄“星辰”号服务舱、美“命运”号实验舱、美“寻求”号闸舱、俄“码头”号对接舱、意大利的“和谐”号连接舱、欧洲航天局的“哥伦布”实验舱、日本的“希望”号实验舱、俄“探索”号小型实验舱、欧洲航天局的“宁静”号节点舱和“炮塔”号天体观测台以及俄“黎明”号小型实验舱等总共13个舱体先后升空并相互对接,形成一座主体架构长达89米、规模空前的“太空城”,其总重量已超过330吨。
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已几近完成,其整体架构形似汉字的“干”,各太空舱或前后衔接,或依托桁架分布在“干”字的所有“笔画”上,两两相对的巨大太阳能电池板全部坐落在“干”字较长的一“横”上。
从"奋进"号航天飞机上看到的国际空间站
建造如此庞大的空间站主要是为了研究、解决一系列重大空间科学问题,比如长期近地轨道飞行、在轨对接、生命保障、太空医学生物学研究、空间物理化学变化、空间生物技术、对地和天体观测、新材料研发等。这些科研活动的进展有助于人类探索宇宙,开发太空资源,拓展生存空间,全面了解地球环境和资源,研发全新工艺。
国际空间站一直在边建设、边工作。迄今已有超过10万人参与该空间站的建设,其项目总耗资已达1200亿美元。已有约210名宇航员进驻过国际空间站,他们顺利完成了各项飞行和科研任务,有力地促使相关技术日益成熟,推动太空科研不断取得开拓性进展,为人类迈向更加深邃的宇宙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