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二号任务取得基本成功 成功试验捕获技术

2010年10月19日11:10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嫦娥一号 月球探测卫星 月球样品 月球着陆器 设计与控制 面目标 自动取样 登月探测 月球轨道 转移轨道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资料图表:“嫦娥二号”探秘虹湾 新华社发

成果丰硕

从10月1日发射至今,嫦娥二号任务已经突破了用运载火箭直接将月球探测卫星发射至地月转移轨道的发射技术,初步验证了X频段通信测控、紫外敏感器自主导航、监视相机、低密度校验码和高速数据传输等技术,成功试验了100千米月球轨道捕获技术。

截至10月13日,嫦娥二号已经向地面传输了32G的科学数据。10月14日下午,嫦娥二号进行星地链路测试。10月14、15日进行了12兆比特/秒的传播速率试验。试验表明,数据信号接收流畅,无数据缺失,实际测试结果优于设计指标。10月15日17:10,嫦娥二号上搭载的除CCD立体相机以外的6种有效载荷已全部开机,在轨测试完成后将陆续开展科学探测。截至10月16日,嫦娥二号与地面高速率通信链路的测试全部结束,初步判断全部测试结果优于预期。2次测试中都试验了卫星12兆比特/秒的下传速率,相当于1分钟就会向下传输几十张数码照片大小的文件。

嫦娥二号在经过第3次近月制动,成功进入绕月工作轨道后,已标志该任务取得基本成功;如果它在成功传回虹湾地区约1米高分辨率图像后,则标志着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10月底,嫦娥二号还将择机试验轨道机动与测定轨技术,考察把嫦娥二号飞行轨道由100千米高度的圆轨道调整为近月点15千米、远月点100千米椭圆形绕月轨道的风险。其任务为:一是开展轨道机动试验,验证嫦娥三号任务着陆前在不可见弧段变轨的星地协同程序;二是在运行至近月点15千米时重点拍摄后续任务着陆的虹湾预选着陆区(北纬43°左右,西经31°左右,南北向100千米,东西向300千米)“特写”,分辨率可达1米,细致考察未来嫦娥三号的着陆区;三是验证快速测定轨等相关技术。

这样的轨道调整风险很高,因为我国选择的虹湾预选着陆区在朝向地球的一面,且采取对称控制方式,即如果想调整嫦娥二号在月球正面的高度,必须在月球背面进行控制,提前注入数据,然后靠嫦娥二号自主控制变轨。另外,由于月球重力场的不均匀性将会使嫦娥二号轨道产生较大变化,而且月球表面最高的山脉高度达到10千米,再加上测量误差和轨道衰减,所以嫦娥二号在最低高度为15千米飞行时风险很大,对嫦娥二号自主控制和快速测定轨提出了新的挑战,否则容易撞月。还有,飞行轨道越低,月球反射的能量越高,嫦娥二号降低飞行轨道后就像靠近一个上百度的“大火炉”一样,如果热控系统没做好,温度一旦超过45℃,仪器就会关机,印度的月船一号就是因为热控系统出现故障而提前结束工作寿命。嫦娥二号变轨飞行期间,还将验证轨道快速测定轨能力,这些测定轨数据对深入研究月球重力场分布,提高重力场模型精度有重要意义。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