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二号”总指挥岑拯: 30多分钟 他花了3年

2010年10月11日17:15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嫦娥探月工程 嫦娥 探月工程 嫦娥探月 工程 嫦娥二号 卫星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岑拯,年仅46岁,却身居绕月探测工程火箭系统总指挥要职,被媒体称为“航天少帅”。他所带领的团队近200人,负责火箭的研制、生产、发射。助推“嫦娥二号”飞天的是长征三号丙火箭。据岑拯介绍,在“嫦娥”探月的整个过程中,火箭发射是第一棒,如果第一棒跑不好,卫星升不了空,也就无所谓“星”了。因此,火箭不仅是重要的工具,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

嫦娥二号发射当天,岑拯会坐镇位于距离发射场60公里的指挥中心,通过电子显示屏上的数据,判断火箭的飞行情况。

岑拯说,在发射前90分钟,他才会离开发射场来到指挥中心。

“火箭发射的成功,是嫦娥飞天的第一步。”在他看来,火箭发射是嫦娥飞天的第一个“表演”。

从指挥中心01号指挥员下达点火命令的那一秒起,大约20多分钟之后,实现星箭分离,“这才能算是火箭发射的成功。”

即便这一过程已完成,他们还不能立即庆祝,“要等着指挥中心综合各种数据后,正式对外宣布。”数据统计还需要10分钟。

不过,在指挥中心,岑拯通过显示屏上的各种数据,就能提前判断火箭发射和运行情况。

在外人看来,火箭发射就是短短的30多分钟。但就为了这短暂的30多分钟,他们整个团队,为此花去了3年时间。

他坦言,尽管3年前已顺利完成了“嫦娥一号”登月任务,“但发射临近,还是不免紧张。”

之前的3年,他们对这枚长三丙火箭经过了无数次的检测,几乎做到滴水不漏,“还是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岑拯说,火箭在第二次点火时最紧张。因为这是一个很关键的动作。“这个动作成功了之后,卫星火箭组合体才能整体启动。”

岑拯1964年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1982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航空学院空气动力系。硕士毕业后进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此后一直致力于火箭的生产、发射研究。2004年,岑拯出任长征三号甲火箭总指挥,之后,被任命为绕月探测工程火箭系统总指挥。

岑拯说,他极少回老家。2007年,“嫦娥一号”飞天前,他整整15年不曾回家乡。他说,这么多年,他的乡音不曾改变,尽管思念父母,但国家的航天事业蓬勃发展,每年承担的发射任务特别大,他一直没有时间回家看望自己年迈的父母。

2007年,“嫦娥一号”飞天后,父亲生病,他终于回到了家乡,看望了家人。但这3年,一直在北京和西昌两边跑,很少顾及到家人。

他说,“我有些不孝,但没有办法。”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