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预报难在哪?诱发因素多地理特征存差异

2010年08月26日16:41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地质 灾害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CFP供图


    ——数字说话——

    2010年上半年全国地质灾害数量为去年同期10倍

    今年1至7月,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26009起,其中滑坡19101起、崩塌4756起、泥石流911起、地面塌陷332起、地裂缝161起、地面沉降36起;造成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248起,843人死亡、失踪,直接经济损失33.44亿元。2010年上半年,全国地质灾害数量是去年同期的近10倍。

    全球气候急剧变化以及全球进入地壳活动频繁期,都是地质灾害频发的重大因素。近期的几次灾害都充分显现了地质灾害的三大特性,即隐蔽性强、突发性强和破坏性强,一旦成灾突如其来、猝不及防、防不胜防,极易造成重大损失。

    究其原因,总体上看,一是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气象异常,灾害性天气如局部干旱、局地强降雨、强热带风暴等频繁发生。二是全球进入地壳活动频繁期,环太平洋地震带进入活跃期。这些重大因素的变化,都很容易造成局地自然灾害、地质灾害易发频发。

    今年8月以来,甘肃舟曲、四川绵竹和汶川、云南贡山等地相继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短短十来天,国土资源部三次启动地质灾害应急一级响应。2010年上半年,全国地质灾害数量是去年同期的近10倍。

    国务院7月发出通知,要求国土资源部门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工作,会同气象部门加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

    地质灾害预报能够承担起防灾减灾重任?有关专家指出:“要把地质灾害的时间、空间和强度都准确预测,就目前认识水平和科技手段来看,几乎做不到。”

    ————难点分析————

    诱发因素多地理特征存在差异

    地质灾害的预报堪称世界性难题。美国地质调查局有专家提出,泥石流预报对于发达国家来说难度也非常大。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副主任田廷山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根据我国对泥石流灾害防治经验来看,难就难在这种灾害存在非常普遍。

    泥石流形成有三个基本条件,一是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二是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三是短期内有突发性的大量流水。我国泥石流的暴发主要是受连续降雨、暴雨的激发,一般发生在多雨的夏秋季节。

    田廷山指出,由于不同地区的土壤构成、山坡斜度与地理特征等都存在差异,因此对于判断某个地区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有多大存在一定的困难。此外,泥石流的诱发因素非常复杂,滑坡、地震、降雨、降雪都有可能引发泥石流。

    田廷山表示,尽管我们现在有很多现代化手段,卫星、雷达等很多的监控措施,来预报降雨,但还达不到100%的准确率,而泥石流的预报比天气预报更难。

    区域性地质灾害不易识别

    目前,人们对地质、地貌等控制滑坡、崩塌、泥石流发生的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并未了解清楚,具有隐蔽性,而降雨、降雪、地震、工程活动等复杂性、随机性又很高,中国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殷跃平认为,这些因素叠加起来,准确进行预测的难度非常大。

    他表示,地质灾害单点监测预报难度不大,不少专家也持这种观点,国际上更是如此。仅在我国每年由专家和群众成功预报从而避免重大伤亡的实例就不少。但由于理论水平和科技条件所囿,目前我们能做到的仅仅是区域性的警示和对疑似或隐患点的避让撤离。

    殷跃平指出,区域性的地质灾害预报还是比较困难的,关键是不易识别,容易漏报。因为区域性的,面积比较大,地质灾害点不好识别。他表示,我们现在的地质灾害预报主要是先识别,识别出来,才有预报的可能。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