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8月以来,甘肃舟曲、四川绵竹和汶川、云南贡山等地相继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短短十多天,国土资源部三次启动地质灾害应急一级响应。
此前,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岗乌镇重大山体滑坡灾害、陕西省丹凤县竹林关镇和安康市汉滨区大竹园镇等重大泥石流灾害也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地质灾害数量已是去年同期的近10倍。面对灾害频发的严峻形势,如何在地灾发生之前做好监测预警,在地灾发生之后做好应急避险,最大限度地避免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正在考验着中国政府的应对能力。
中国人多地少,山区占国土面积的七成,一些山区县城、乡镇和村庄建在滑坡体或泥石流冲洪积扇上,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难以搬迁,潜在大量地质灾害隐患,一旦成灾极易造成重大损失。
“这种情况在云南较为突出。”云南省副省长刘平说,绿春县城整个城市都在滑坡体上,但在县域范围内,找不到可以搬迁的地方;红河县城建在冲积层上,正常情况下城市相对稳定,一旦出现极端天气,会出现渗漏,容易导致滑坡。
作为云南省地质灾害最高发易发区域之一,位于滇、川、藏结合部的被网友称为“天下第一险城”的德钦县城长期受到泥石流威胁。除了持续实施了18年的地灾工程治理外,为了让地质灾害隐患点得到有效监控,国土资源部门在重要滑坡隐患点上安装了裂缝报警仪。
德钦县有个居住在金沙江边的半山腰上的村子,共有70多户200多人,由于山体出现裂缝,有可能整座山发生滑坡,届时数十万立方米的土方量,将堵塞金沙江形成堰塞湖。刘平说,迪庆藏族自治州国土部门工作人员监测到这个隐患后,立即疏散了全村的老百姓。此后省政府拿出1200多万元,启动村子的全面搬迁工作。“目前全村老百姓已经全部搬进新居。”
国土资源部和云南省国土资源厅派出的谢章中、金德山、杨艳华等专家实地调研后说,通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临灾避险,根本上降低了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威胁。
7月17日凌晨四川达州发生强降雨,19日凌晨2时,万源市魏家乡场镇发生山体崩塌,由于国土资源部门提前发出预警,当地政府及时转移并妥善安置受威胁的2100余名群众,未造成人员伤亡;8月13日凌晨1点,四川省绵竹县清平乡暴发泥石流,在1个小时的时间里,全乡共紧急转移群众5000余人,其中受灾最重的棋盘村4组、圆包村1组、盐井村3组紧急转移群众400多人,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
“清平乡的泥石流规模达500万立方米以上,超过了舟曲泥石流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中国地质灾害研究会会员、高级工程师何平在清平乡实地调研后表示,人员伤亡之所以这么少,国土部门灾前预警、基层干部群测群防、受灾群众临灾避险共同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群测群防是中国地质灾害防治的一大创举,是现行条件下最有效的监测体系。”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说,现在全国24万处隐患点纳入群测群防体系,有10万群测群防监测员,通过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直接参与地质灾害点的监测和预警,及时捕捉地质灾害前兆、灾体变形、活动信息,迅速发现险情,及时预警自救,大幅减少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截至8月21日,国土资源部组织88名专家长期驻守18个重点省份指导防灾避险,派出150多名专家协助开展排查巡查,派出70多批应急工作组赶赴玉树、关岭、舟曲、贡山等地开展应急排查。地质灾害多发省份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分赴县市就地驻防。今年1月至7月,全国共成功避险688起,避免人员伤亡2.4万人。 (记者刘娟、余里、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