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18日电 在未来三年内,我国将着力推动各类卫星的立项、研制和发射工作,研制完成中俄联合火星探测等国际合作项目。
这是记者从国防科工委和国家发改委18日联合召开的第三次民用航天工作会暨全国空间应用推广交流会上获悉的。
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表示,在“十一五”后三年内,将深入开展月球探测二、三期工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等工程的论证,争取尽快立项。
孙来燕透露,要抓紧各类卫星的立项、研制和发射工作,推动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风云二号03批气象卫星和风云四号新型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新型海洋卫星尽快立项。同时,要完成资源一号03卫星、海洋二号卫星、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环境减灾小卫星的研制发射任务。
“到‘十一五’末期,保证我国自主研制的通信广播卫星基本可取代国外卫星。”孙来燕说。
据悉,在未来3年内,我国将发射专门的新技术试验卫星,包括微小型卫星,验证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研制完成中俄联合火星探测等国际合作项目;初步建立空间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提高对空间环境的认识和探测能力。
根据这次会议作出的规划,到“十一五”末,我国自主研制的在轨运行卫星数量将实现较大的增长。同时,力争实现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设计寿命由目前的2~3年提高到4~5年,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寿命由目前的8年提高到稳定运行15年。(黄全权、林丽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