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新华网远望三号10月31日电(记者 王玉山)正在南太平洋某海域对嫦娥一号卫星 进行海上测控的远望三号测量船,在执行任务的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海上特有的“另类”生活。
晕船
第一次出海的人,很少有不晕船的。
晕船是远望人必须过的第一关。船员们开玩笑说,“晕船,说明小脑发达,聪明。如果不晕船,那就……”
晕船的下一步是“交公粮”——这是船员们对“呕吐”的形象描述。
翟磊,甘肃人,某高校双学士,刚毕业,第一次出海。远望三号船刚到长江口时,这位高高大大的西北小伙子,很快就向大海“坦白”了:头晕晕乎乎,走路发飘,胃里面翻江倒海,茶不思,饭不想,只恨不得趴在床上不起来。
一首“晕船歌”很形象:“一言不发、二目无神、三餐不进、四肢无力、五脏翻腾、六神无主、七上八下、九(久)卧不起、十分难受”。
但晕船也并非难以抵抗。老船员告诫,一定要坚持锻炼,坚持吃饭;千万别吐,否则“一吐不可收拾”。
时差
远望三号船从国内出发,到南太平洋上赤道附近测量海域,期间有5个小时的时差。
开始的一两个小时感觉还不明显,到5个小时后,各种症状就一下子凸现出来了。
平时满员的餐桌开始不断少人,大家都去补觉了;测量船上的时钟明明已经指向凌晨3点钟了,大家的脑子里却执著地想着现在北京才晚上10点钟,根本睡不着;海上已是阳光明媚,日上三竿了,大家一边顶着刺眼的阳光去餐厅吃饭,一边心里琢磨现在才北京时间6点多,人们还没起床;给家里打电话,半天才有人接,电话打通了才忽然想起北京时间现在已是凌晨一两点钟……
对于那些长时间调整不好时差的新船员,老船员形象地称之为“严格执行北京时间的模范”。
转圈
长期的海上航行对船员的生理和心理带来较大的影响,锻炼身体就显得尤为重要。
健身房是最拥挤的地方之一。40平方米大小的健身房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设施配备齐全。一帮健身爱好者成立了海上健美队,抓住连续出海的日子猛练,一个比一个壮实,一个比一个能吃,害得食堂大厨一个劲地喊:“你们再练下去,带的粮食都不够吃了!”
“转圈”是大多数船员的锻炼方法。在只有400多平方米的后甲板,不知何时起形成了规矩:以后甲板中心为圆心,沿逆时针方向转圈。多的时候有上百人在“转圈”,看上去颇为壮观。转得多的人一天要转两三个小时,一个航次下来,行程上千公里。
晃动
太平洋的天,说变就变。刚才还是碧海晴空,突然间就海风舞动,大雨倾盆。远望三号船顶着风浪继续航行。
厨房的温度高达50摄氏度。
闷热中,一群年轻的小伙子,正舞动着手中的铲子和菜刀,忙活得跑前跑后。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伙头军”。
汹涌的巨浪不断撞击船舷。
“郝师傅,你可以吗?”记者看到,掌勺的郝师傅开始扭起了“秧歌”。
“放心!我没事!”郝师傅说话间随手拿起身边的一根绳子,把自己绑在灶台上,“我有秘密武器!这样炒菜更好吃!我们都习惯了!”尽管身体还在左右晃动,他的双手却紧紧握住铲子自如地翻飞着。
冷库
冷库,号称全船的“食物心脏”。
远望三号船这次要出海30多天后才能靠外港补给,所以对食物的储存时间要求更高。
冷库里有人正在整理蔬菜。记者看了看挂在墙上的温度计:零下23摄氏度。小伙子正在一点一点地推一个大箱子,箱子太重,记者赶紧过去帮忙。手放在木头上,好像摸着一个冰疙瘩。
为了让蔬菜能够保存的更好,时间更长一些,库管员几乎每天都要到冷库把蔬菜重新整理一遍,把发黄、变烂的菜叶摘掉。
关库房门时,小伙子说他是冰库的库管员,叫史延涛,已执行了5次海上卫星测控任务,这次“回家”后,他就要调岸上工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