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解放军官兵在玉树县结古镇展开搜救工作。新华社发(刘应华 摄)
高海拔、高寒气候,是对救援人员身体的最大挑战。许多救援人员刚到玉树就出现了强烈的高原反应,呕吐、头晕,甚至发烧,但他们奋不顾身地投入高强度的救援工作,很多人嘴唇没有了血色,眼中满是血丝,面色苍白,已经接近体力的极限。
即便是最微弱的生命迹象,也要尽最大努力;即便是超过了72小时黄金救援期,也决不放弃。
4月17日下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现在抗震救灾工作正处在关键时刻,我们必须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全力搜救被困群众,加大力量投入,扩大搜索范围,逐村逐户排查,全力搜救被埋人员,确保搜救工作不留死角,尽最大努力抢救生命。
“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竭尽全力。就算累瘫,也要把人救出来!”四川消防战士余浩源的嘴唇已现出青紫色,可是他仍然带着搜救犬,在废墟中顽强地搜寻着生的希望。
坚持,创造生命的奇迹!
17日下午1时30分,50多岁的陕西人陈彩霞在坍塌的民族旅社被埋77个小时后重见阳光,送至医院。
在新寨村,救援人员又成功救出3名受伤被困群众……
截至目前,救援人员已累计搜救营救被困群众1.7万人,其中从废墟中救出6870人,救活6110人。
受伤群众能不能得到及时救治,是党中央牵挂在心的一件大事。
在玉树灾区视察时,总书记看望了在帐篷医院里忙碌的医护人员,勉励大家大力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继续精心医治和护理好受伤群众,切实加强灾后卫生防疫工作。
17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要求,努力救治受伤人员,加大救治力度,加强危重伤员转移救治力度,确保受伤人员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尽最大努力抢救伤员生命、医治群众病痛。
温家宝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会议时要求,及时抢救受伤人员,伤势严重的要迅速转移到周边条件好的地方救治。
地震摧毁了玉树的医疗机构,上万名群众受伤,亟待治疗。截至19日16时,全国有40支医疗卫生队、2032名医疗救护人员奋战在救灾第一线。
14日16时许,当青海省人民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队长叶谢智华带领38名医务人员第一时间抵达结古镇州体育场时,映入他们眼帘的是:成千上万名受伤群众或躺或坐,密密麻麻地填满了整个广场。这位青海省人民医院外科主任组织队员们,不到20分钟就在体育场中心搭建起两个帐篷手术室,开始了紧张的抢救工作。
相同的经历,真诚的感情。来自汶川地震极重灾区的四川省什邡市医疗队的31名医护人员,一路疾驰30多小时,终于在16日上午抵达结古镇。他们昼夜接诊、巡诊病人近400名,医护人员几天几夜不合眼却仍在奔波。
地震危重伤员必须转运外地救治。卫生部在地震当天就制定了伤员转运方案,协调民航总局、铁道部、交通运输部,通知西宁、成都、兰州、西安等地预留床位,迅速启动危重伤员的转运救治。各地都拿出了最好的医院、最好的医生和最好的床位来安排从玉树转运过来的地震伤员。
15日下午,首架运送震区伤员的飞机抵达西宁机场,机上38名伤员随即被送往医院进行救治;15日17时许,运载着36名灾区伤员的飞机降落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16日凌晨1时20分,100余名地震伤员抵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来自西安、咸阳的80余辆救护车和260余名医务人员不到两个小时完成了转运……
生命的接力,就这样进行;伟大的爱心,就这样传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