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前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1年中国人口总量及结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2011年,中国人口总量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出生人口性别比呈下降态势,城镇人口比重首次超过50%,流动人口继续增加。
城镇人口比重首次超过50%,意味着中国的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这对中国意味着什么样的变化?又给未来中国的发展带来哪些影响?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翟振武。
据国家统计局消息称,2011年,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1.27%,城镇人口为69079万人,乡村人口65656万人,城镇人口比乡村人口多3423万人。流动人口继续增加。
意义
中国变成以工业人口为主大国
工业化和现代化相伴相行,无法靠种地种出一个现代化国家。
广州日报:如何看待此次城镇人口比重首次超过50%?
翟振武:这是中国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但许多人还没意识到。原来农民在我国人口中占绝大多数,我们办事情、想问题都是以农民和农村为主要出发点,但现在不是。至少从今年开始,中国变成了一个以工业人口为主的国家,中国也从原来的农业大国变成工业大国,至少工业人口或者说城市人口超过50%。在中国成百上千年的发展历史上,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广州日报:从其他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如何看此变化?
翟振武:以英国为例,这样的变化也被视为转折点。在19世纪,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水平达到50%的国家。而当时,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只有6.5%,也就是说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只有6.5%。工业革命使英国率先进入了城市人口超过50%的国家,这早于我们200多年。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只有百分之十几,到改革开放前,达到百分之二十几,最近三十年间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几乎每年增长一个百分点,特别是最近这十几年,增长得更快。
学术界有句话,“城市化就是现代化的同义语”。就是说一个国家要想从农业社会走向现代化就一定要实现工业化。凡是以农业为主、农民占多数的国家一定是农业社会,至少还是个发展不足的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是相伴相行,无法靠种地种出一个现代化国家。
解读
未来发展重心向城镇偏移
2030年,中国城市人口约11亿。未来还要有4亿多人流动到城市居住。
广州日报:您认为国家城市化的发展意义是什么?
翟振武:纵观不少国家的发展历史,要想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实现工业化,而实现工业化实际上就是实现城市化。因为工业要有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城市就是工业聚集的结果。未来,农民占中国人口的比重还会进一步下降。我想,什么时候中国的农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百分之十几或二十,中国的城市化就完成了自己的任务,现代化指日可待,这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意义。
按照国家发展规划,在203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大概要达到70%~80%,达到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也就是说城市人口要占到75%左右。这意味着到那时中国不到15亿的人口,要有11亿人左右长期在城市居住、生活、工作。现在,这个数字是6亿多人,也就是说,将来还要有4亿多人住在城市。这对中国来说,应该是一个历史趋势,当然,发展过程中也会形成很多问题。
广州日报:那能否理解为未来发展的重心可能会更向城镇偏移?
翟振武:我觉得是。未来农村的农业生产也很重要,但农业产值在整个国民经济产值中的比重会变得越来越低。拿美国来说,现在,美国城市化水平几乎接近80%,住在农村的人口约20%。在美国,真正从事农业工作的仅百分之三点几,这是一个现代化的国家。现在,到中国农村去走走看看会发现,农村也不再需要那么多劳动力,这也是千百万农民能够离开土地到城市里打工的重要原因。
一些观点认为,农村人口大量流失,会导致农村空壳化。但现在农村的机械化水平提高了很多,从播种收割甚至收购都可顺利实现,农民更多的是做中间管理。尽管许多农民进城务工,但农业仍然连年增产。这说明现在留在农村的劳动力人口,能够支撑得起农业生产的需要,生产的粮食已能够满足需求。所以,这种担心我觉得是多余的。
问题
51%城市人口中有2亿农民工
要让流动人口变成真正的城市人,从城市的容纳能力和农业的支撑能力来说完全可以做到。
广州日报:在此趋势下,中国未来发展建设会面临哪些问题?
翟振武:凡是在城市居住半年以上的人,都被算作城市人口。如果不按户籍统计,在51%的城市人口当中,有将近2亿左右是在城市里居住半年以上的农民。本来我们只有市民和农民两种身份的人口,现在又有了一批既非市民又非农民的群体,叫做农民工。所以,有人说中国的城市化实际上是半城市化。
在中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从事工业劳动的人越来越多,但有很多问题。第一,这是流动人口创造的,但他们还不是真正的城市居民,城市化是个伪城市化;第二,流动人口不断在全国流动、不断转换工作。虽然我们的工业发达了,流动人口数量庞大,但缺乏很成熟、具有高技术水平的现代产业工人队伍。因为人口流动太频繁,没有办法接受深入专一的技术培训。另外,在这样条件下形成的流动人口,在经济社会中存在很多负面影响,这不是一种好的城市化发展的形式,也不是一种好的现代化发展过程,是被迫在这个制度障碍下形成的一种流动人口的形式。
我认为,要让流动人口变成真正的城市人,从城市的容纳能力和农业的支撑能力来说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我们应该落实城市化,然后再扎实地推进城市化,让流动人口真正融入城市里,真正达到51%的城市化水平,而不是注水的伪城市化和半城市化的水平,这是未来面临和要解决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而且未来,中国的发展方向肯定是城市化水平要达到百分之七十几,才能实现全面的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建设目标。
建议
建设重点应由城市决定
逐步加快有稳定工作的流动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变。
广州日报:对未来工作思路的调整,您有哪些建议?
翟振武:以前都认为农村是我们现代化建设的主战场,我觉得现在城市逐步变成主战场。这个思路应逐步转变,农村的人口只会越来越少,城市的人口会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大趋势。今后的很多建设重点、国家发展、舆论导向,包括经济命脉,国家经济的高低起伏,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城市来决定的,而不是由农村来决定。
广州日报:其他国家向现代化转变的历程,对中国有哪些借鉴?
翟振武:以英国为例,其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型很利落。而中国近30年来,城市化水平提了这么高,却没有真正实现城市化,还是半城市化,而且越晚转,压力就越大。
比如,现在要将约2亿流动人口一下子转变为城市人口,谁都会觉得是个难题。那么,在这些流动人口刚开始进入城市时,为什么不推动逐步转变。但我认为,现在也不能拖,更应该赶紧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未来会有更多农村人口进城。已经在城市里面长期稳定居住,有稳定工作、收入来源的流动人口,就应该逐步真正让其成为城市人口。在这个方面要顺应趋势,加快步伐,否则将来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另外,新生代的农民工和第一代农民工不同。现在二十几岁的农民工根本就没在农村待过,从小被父母带到城市里或者初中毕业就进城生活,他们根本不知道怎么种地。如何让他们在老年时回农村种地养老?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