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和汾渭盆地是重灾区
尚无统一监测网
地面沉降,可以被简单地称作“地陷”,在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它被定义为“缓变性地质灾害”。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副司长陶庆法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在19个省份中超过50个城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累计沉降量超过200毫米的总面积超过7.9万平方公里。主要在中东部地区。”
重灾区有三个区域
陶庆法介绍说,“目前我国地面沉降的重灾区主要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华北平原和汾渭盆地这三个区域。”
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公布的《华北平原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综合研究》及《中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调查》显示:自1959年以来,华北平原14万平方公里的调查范围内,地面累计沉降量超过200毫米的区域已达6万平方公里,接近华北平原面积的一半。其中,天津地区的沉降中心最大累计沉降量一度高达3.25米。调查和监测结果显示,华北平原不同区域的沉降中心仍在不断发展,并且有连成一片的趋势;长江三角洲地区最近30年累计沉降超过200毫米的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占区域总面积的1/3。上海市、江苏省的苏锡常三市沉积中心区的最大累积沉降量分别达到了2.63米、2.80米,并出现了地裂缝灾害。
地面下陷,抽水井井台不断升高
因为地面沉降的反应滞后,且进程缓慢,以毫米为单位计算的沉降率,人们不易察觉。上世纪20年代,上海是我国最早发现地面沉降迹象的城市。据统计,现在上海市区地面累计沉降量超过2米,历史上最大年均沉降量曾达到110毫米。陶庆法说:“尽管这样,人们仍然不会有明显的感受,只有看到不断升高的抽水井井台时,大家才能明白地面矮下去了。”
地面沉降除了给城市建筑物、地下管道形成破坏以外,更直接的影响就是经济损失。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等部门评估,几十年来,长三角地区因地面沉降造成的经济损失共计3150亿元。其中上海地区最严重,直接经济损失为145亿元,间接经济损失为2754亿元;华北平原地面沉降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也达404.42亿元,间接经济损失2923.86亿元,累计损失达3328.28亿元。
超采地下水将华北平原变成世界最大漏斗
目前,我国以及世界上主要沉降区的资料都证实,过量开采地下水是造成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
在中国655个城市中,有400多个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北方城市对地下水的依赖更重,目前北方城市65%生活用水,50%的工业用水以及33%的农业灌溉都是主要依靠地下水。
华北平原之所以成为地面沉降的重灾区,也是由于多年的地下水超采。华北平原总面积为13.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11亿,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省的全部平原及河南省、山东省的黄河以北平原,是中国政治、经济中心和主要粮食生产基地。但人均水资源量每年仅为335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6。
虽然国家以及各级政府对地下水的开采有总量的控制,但是陶庆法说:“总量控制是一笔大账,是一定面积的平均开采量。而因为开采布局不合理,个别地区超采严重,就会形成区域性漏斗状凹面。”华北平原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漏斗区”。
地面沉降从城市发展到农村
据统计,全国已形成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100多个,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华北平原深层地下水已形成了跨冀、京、津、鲁的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甚至有近7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地下水位低于海平面。
近20年来,因为国内一些重点城市开始控制地下水的开采,大部分城市的地面沉降率有所降低,但因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量大幅度增加,地面沉降范围已从城市扩展到农村,并在区域上连片发展。
由于地面沉降是地下水超采造成的,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
除了控制开采量,国内还有些地区采取回灌的办法增加补给,对于缓解地面水位下降和由此引发的地面沉降也非常有效。
目前,全国还没有建成统一的地面沉降监测网,包括各地区也没有统一的区域性监测网,所以难以掌握整体的变化规律,即使条件最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也只是按省市行政区在逐步建立。
10月28日,国务院批准通过了“国家级地下水监测工程”,这是我国第一次针对地下水启动大规模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