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付卡实名制出台引热议 遏制腐败效力待观察

2011年05月28日15:29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遏制腐败 法制日报 效力 热议 腐败现象 腐败问题 购物卡 实名制 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 2009年中国预付卡行业报告

● 社会需求、利益驱动是商业预付卡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

● 从遏制腐败的源头来说,应考虑怎么去规范、限制权力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央行等7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将人们的视线再一次聚焦在迅速发展中的预付卡市场。

预付卡,广义来讲,就是流通于市面上的各种购物卡。由于长期缺乏行业约束、规范机制,购物卡行业发展所引发的金融风险、灰色产业、公款消费乃至腐败等问题日益凸显。此次购物卡新规能够整顿市场,遏制腐败,社会各界意见不一。

现金购卡仍不需身份证

27日15时,《法制日报》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北辰购物中心北苑店。

在6层的大客户接待中心,记者以为公司买卡的名义向服务中心的接待人员进行咨询。

据接待人员介绍,北辰购物中心北苑店有100元至10000元面额不等的购物卡,并向记者进行了展示。

“买3万元以上,可以有优惠。按照所买购物卡面额的1%直接返给你本人。”接待人员告诉记者。

“最近不是要求购买购物卡要实名吗?”记者问道。

“没事。”面对记者的问题,接待人员表现得很从容,“如果是使用支票付款才需要出示身份证,其他的用现金或信用卡刷卡支付,都不用出示身份证。”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与我们以前买卡没什么区别啊。”供职于北京一家物流公司,主要负责采购业务的陈沛对《法制日报》记者说,“到了逢年过节或者是有任何需要,我都会到这种大客户中心购买购物卡,多的时候一次性买10万元的卡,这就要看具体情况了。”

“我们这种物流公司送礼的对象主要是一些大客户,还有些需要打点的主管部门,这些人都是见过大世面的,以前没有购物卡的时候,我们还真感觉很纠结。”陈沛说,有购物卡后,送礼就变的很简单了,“一张小卡片,人家愿意怎么用就是人家的事情了,关键时候好办事”。

事实上,很多人都在为购物卡的“流行”尽着各种力量。

《法制日报》记者采访发现,在北京各大消费场所,手持面值几百元甚至上万元的购物卡消费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除了资和信商通卡、雅酷卡、商联通这种由专业的第三方发卡机构发行的预付卡,还有王府井、百盛、新世界、家乐福、沃尔玛、物美等商场和超市自行发售的购物卡。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长安商场,以货物新鲜、质量上乘吸引了诸多顾客。

站在长安商场超市收款台旁边20分钟左右,《法制日报》记者注意到,在这里缴款的顾客里,90%的人都是使用各种购物卡。超市为了“方便”用卡顾客,在不同的缴款柜台前注明了此柜台可以用哪种购物卡缴款。

预付卡管理效果褒贬不一

根据《2009年中国预付卡行业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底,国内流通领域预付卡的发卡资金规模达到人民币10925亿元,交易笔数17.5亿次,吸收沉淀资金约人民币397亿元。

预付卡一方面满足了消费便利的要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而另一方面,随着发卡量的膨胀而引发的社会腐败现象,又使它饱受诟病。如何规范预付卡发行机构,一直以来都是非金融企业监管的难题。

“发卡的限制其实是从1993年就开始了。”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建顺对《法制日报》记者说,“过了10多年,预付卡的问题依然屡禁不止,也说明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社会需求而难以杜绝。预付卡的便利性是它存在的必要空间,而且预付卡还可以合理避税。同时,更需要注意的是,用预付卡行贿、送礼比较方便和隐秘。所以预付卡如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广泛的社会需求、利益驱动是商业预付卡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所在。”

陈沛对《法制日报》记者提供了预付卡难以规范的另一个原由。“顾客购卡相当于提前支付了购物费用,商家可以提前获得大量资金,用于经营或者投资进行获利。同时,发放购物卡可以提高顾客占有率,从而实现盈利。”陈沛说。

此次,央行等7部委联合制定《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对规范购物卡市场做出了具体要求,得到不少好评。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法制日报